第113頁 (第1/2頁)
劉鳳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華民國聯合會成立2 個月之後,即改名為統一黨。改組後的統一黨
領導機構是理事會議,選舉章太炎、程德全、宋教仁、熊希齡、張謇五人為
理事。理事主持一切黨務。
各省推舉評議員,有唐文治等17 人為評議員。又將一批在政治上起重
要作用的人物,舉為參事,以襄助理事辦理黨務,他們是:湯壽潛、蔣尊簋、
莊蘊寬、唐紹儀、趙鳳昌、唐文治、陳榮昌、鄧實、應德閎、王穆青、湯化
龍、溫宗堯、葉景葵等。
統一黨成立後,全力支援袁世凱,在許多方面抨擊臨時政府。
到了1912 年5 月,統一黨與民社等社團合組為共和黨。
除了共和黨與臨時政府、中國同盟會對立的組織之外,又有&ldo;國民協
進會&rdo;、&ldo;國民協會&rdo;、&ldo;共和建設討論會&rdo;等組織與同盟會對峙。又有&ldo;統一
共和黨&rdo;、&ldo;中國社會黨&rdo;、&ldo;中華民國工黨&rdo;建立起來。
國民協進會是由範源濂、籍忠寅、蹇念益、周大烈、王景芳、嚴修、
黃遠庸、藍公武等人於1912 年2 月,在天津發起成立,是由清末立憲團體
憲友會和辛亥俱樂部的成員組成。
政治傾向於黎元洪主義,主張推黎為黨魁。
國民協會是由張嘉璈、溫宗堯、唐文治、夏廷楨、沈祚延、趙熙、唐
紹儀、楊士琦、袁樹勛等人擔任領導。它是袁世凱的政治附庸。
共和建設討論會是由原憲友會的孫洪伊、湯化龍、林長民、劉崇佑、
胡瑞霖、張嘉森等人於1912 年1 月在上海發起4 月13 日成立。謝遠涵、林
長民、肖湘等人為文書幹事,陸乃翔等人為會計幹事,李文熙等人為庶務幹
事,胡瑞霖、黃可權、向瑞琨、劉崇佑、張嘉森等40 餘人為交際幹事,湯
化龍為主任幹事,組成共和建設討論會本部。
共和建設討論會以原立憲派人和舊官僚為主,其骨幹多為原各省諮議
局的議長、副議長、議員。該會的活動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積極為梁啟
超歸國創造條件;其二,策劃合併反同盟會的各政團為一大黨,和同盟會對
峙。最後與國民協會一起,聯合了幾個小政團,組成了以湯化龍為幹事長的
民主黨。
統一共和黨是由共和統一會、中華民國國民共進會、政治談話會聯合
而成。
共和統一會是由同盟會員景耀月、胡瑛、王寵惠、陳其美、鈕永建、
汪精衛、馬君武、于右任等和江浙立憲派人士伍廷芳、張謇、唐文治、溫宗
堯、趙鳳昌等,在1911 年12 月下旬發起成立,並在南京創辦《大中華報》。
中華民國國民共進會是由浙江都督府各部長及部分省議會議員褚輔
成、殷汝驪、沈鈞儒等,於1912 年1 月發起成立。
政治談話會為同盟會員劉彥組織,其成員多為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
員。
1912 年4 月,這3 個政治團體在南京合併組成統一共和黨。選舉蔡鍔、
張鳳祐、王芝祥、孫毓筠、沈秉坤為總幹事,殷汝驪、袁家普、陳陶怡、張
樹森、彭允彝為常務幹事,景耀月、劉彥、歐陽振聲、吳景濂、沈鈞儒、肖
坤等20 人為參議,褚輔成、李日垓等25 人為特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