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凌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的年輕人真會玩,坐網約車拍鬥音,怎麼滴,要把車費賺回來啊?)
夜已深,一場大雨過後,天空月明星稀,地面燈火闌珊。由於今天是下午才出車,又是臨近晚高峰時才接到的第一單,所以只要張偉願意,他可以一直做到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才被系統強制收車。因為嘀嘀有硬性要求,從接第一單開始,二十四小時內要連續休息六個小時才能再出車。主要是平臺怕司機太拼命掙錢導致猝死,畢竟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當然,張偉也可以提前收車休息,嘀嘀對司機出車時間沒有硬性的要求。全憑自覺,窮就多努力,懶就少賺錢。自己選擇的事情,怨不得人。
從晚上十一點開始,K市就進入了嘀嘀的深夜時段。二十三點到六點這個時段,訂單起步價司機端多0.9元收入,超出3公里,每公里在平峰期價格上多0.8元。所以即使熬夜辛苦,甚至容易猝死,但依舊吸引著不少網約車司機跑深夜車。果真印證了那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晚上十一點,正是K市的年輕人出來泡吧的高峰時段。K市號稱龍國十大不夜城之一,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這裡的年輕人非常熱衷於泡吧,即使在疫情期間,市區的酒吧因防疫等原因停止營業,即便如此,那些酒吧常客也不曾斷酒,他們直接打車到鄰市的酒吧接著喝,熱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市區著名的酒吧一條街的路邊,停滿了計程車和網約車。因為這裡沒有攝像頭拍違停,深夜時段交警也不會出來抓違停,最重要一點這裡客單多、需求旺盛,守株待兔是最佳選擇。表面上計程車司機與網約車司機貌似和平共處,實際上,明爭暗鬥過不少次。最出名的一次就是網約車平臺在還未全面推廣網約車司機雙證合法合規經營時,計程車司機向運政部門舉報單證甚至無證的網約車司機非法營運,並圍堵網約車司機。訊息傳開後,網約車司機的微言同城群裡便有人出來組織反攻,在平臺上給計程車司機下假單。比如,將定位定在公園裡面,定在海里,定在山上,總之就是定在車開不到的位置。那麼計程車司機在嘀嘀平臺接到單後,到不了上車點,就免不了會遲到。然後下假單的人就投訴司機遲到,迫使平臺扣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分,降低他們在平臺的競爭力。
然並卵,計程車司機接嘀嘀平臺的單,無非是在接不到客的情況下才選擇的。計程車的優勢在於招手即停,所以被假單害得扣了服務分的計程車司機,非但沒有受影響,反而學會了師夷之技以制夷。開始給網約車司機下假單,然後投訴遲到,讓他們扣分。
正所謂,打工人何苦為難打工人。鬧大後,嘀嘀平臺司服經理出面調停,並修改平臺規則漏洞,同時推動網約車司機辦理雙證運營,多管齊下之後,慢慢就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其實平心而論,網約車之所以能佔領市場,主要還是因為計程車方自己丟了自己的市場。原主記憶中,在兒子未滿一歲時,有一天發高燒,正好趕上下雨天,而且當時家裡還未買車,於是只好出門叫計程車上醫院。在那個網約車還未出現的年代,打車都是出門在路邊等,見到計程車後,招手攔停上車。那天,原主在路邊等了半個多小時都等不到車。最後實在沒辦法,騎著小電驢冒雨跑到附近的酒店門口找到一輛停在路邊等客的計程車。總共不到三公里的路程,計程車司機開口就是二十元,還不能講價。要知道,十二年前的二十元,幾乎等於現在的四、五十元了。但你有求於人,哪怕對方報價再貴,在沒選擇的情況下,也只能咬著牙接受了。這件事,張偉覺得原主能記一輩子。
直到多年後,網約車的橫空出世,才徹底打破了那個計程車壟斷市場的局面。以遠低於計程車的價格及平臺補貼,迅速搶佔市場,開始了攻城拔寨。多家平臺的競爭,豐厚的補貼和低廉的價格,讓網約車司機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