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雎,這位戰國時期的魏國人,胸懷壯志,期望在魏國實現一番偉業,因而成為中大夫須賈府上的門客。一次,須賈受魏王委派出使齊國時,范雎一同前往。憑藉其出色的辯才,范雎在齊國深受齊王器重,並獲贈豐厚禮品,甚至被邀請留在齊國擔任客卿。然而,范雎並未接受這一邀請,選擇回到魏國。
未曾料想,回國後的范雎非但未受到須賈的讚揚與重用,反而遭到須賈惡意誣陷,聲稱范雎收受齊國賄賂,背叛魏國。為此,魏國相國魏齊將范雎囚禁並施以酷刑,范雎唯有裝死才得以逃脫。
逃離險境後,范雎為了躲避追捕,改名為張祿,並安排家人舉辦葬禮,以讓魏齊等人確信他已經死亡。經過半年的時間,秦國使者王稽來到魏國,范雎透過朋友介紹得以與王稽會面。二人交談甚歡,王稽對范雎的才華極為欣賞,便將其帶至秦國,並設法引薦給秦昭王。
彼時,秦國的朝政實則由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及舅父穰侯把控。公元前270年,穰侯欲擴張領地,計劃跨越韓國和魏國攻打齊國,范雎看到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他致信秦昭王,表示有重大策略要當面陳述。
秦昭王急於尋求賢才,親自用車駕將范雎接入宮中,並多次懇請之下,范雎才點破秦國內部的問題:“秦人只知有太后、穰侯,而不知有秦王。”此言觸動秦昭王心絃,使得昭王視范雎為可信賴的親信。取得信任後,范雎提出了他的戰略構想:
“秦國坐擁北有甘泉、谷口,南臨涇水、渭水,西南方有隴山、蜀地,東方則有崤山、函谷關等優越地理條件,且擁有強大的兵力,按理應能輕易制伏諸國,但為何至今仍無法向東推進一步?如今您計劃穿越韓國和魏國去攻打強大的齊國,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兵力過少不足以撼動齊國,過多則削弱國內防守力量。即使意圖藉助韓魏兩國之力,但其忠誠度難以保證。當年齊國雖曾戰勝楚國,卻未能佔得一寸土地,反倒是因勞師遠征導致國內疲憊,鄰國趁機聯合反擊,最終齊國敗退,土地盡失,淪為笑柄。原因在於,齊國攻打楚國的成果實際被緊鄰楚國的韓國和魏國所獲,這無異於借刀殺人,養虎為患。”
范雎進而提出:“應當與遠方國家結交,同時攻打較近的國家,如此所得的每寸土地都將屬於秦國。比如趙國曾一舉吞併中山國,無人敢對其有所行動。如今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央,猶如戰略要衝,若您立志稱霸天下,必須首先控制這兩國。一旦楚國和趙國感受到壓力,其中較弱的一方便會主動投靠秦國,待兩國歸附,齊國自然會恐慌並隨之歸降。如此一來,剩餘的韓國和魏國也將易於掌控。”
秦王表示對於魏國的態度反覆不定感到困擾,范雎建議先以財物或割地安撫,如若無效則採取武力征服。秦王採納了范雎的策略,兩年後攻佔了邢丘,魏國果然主動示好,請求歸附秦國。
在魏國歸附之後,范雎又指出秦國與韓國之間存在諸多交錯地帶,韓國的存在可能在未來構成巨大隱患,建議迫使韓國歸附秦國。秦王憂慮韓國未必肯從,范雎獻策攻打韓國的戰略要地滎陽,以此切斷通往成皋之路以及北上太行之道,使得上黨的韓軍無法南下,從而分割韓國,使之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最終只能依從秦國。秦王再次採納范雎的計策,對韓國實施壓制。
范雎的深遠戰略便是“遠交近攻”,即秦國首先與遠方的齊國和楚國結盟,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孤立中間的韓國和魏國,逼迫其歸順;隨後逐步攻取趙國、燕國和楚國,整合三國力量,再回頭消滅韓國和魏國,最終以絕對優勢統一齊國。這樣既能確保戰果不會旁落他人,又能穩固自身實力。秦王遵循“遠交近攻”的謀略,歷經四十多年的南征北戰,終一統六國,稱霸中原。范雎的這一戰略構想成為了秦國完成統一程序的核心指導思想。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