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年出新品,大家討論產品設計方案,各有各的理,出方案的全是工程師往上的主任設計師、副總工、總工之類的大拿,連李彬師傅-高工都還沒資格,李彬也焉不啦即的把自己方案拿了出來,這一下就炸了鍋,那時的的技術人員是實實在在的知識分子,不是現在網上的所謂“磚家”,只知道自己給自己戴高帽;一番討論計算,最後評定下來李彬方案最優。於是決定採用試製,當時材料價格、人工費用沒有現在高,但試製產品一臺七八十萬還是要的,兩臺試製一百五六十萬,李彬自己也捏了一把汗,沒日沒夜呆在生產現場,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檢查,每個總成全要過一遍,兩月下來,人也完全脫了形,兩位師兄也沒攔,都是農村出來的,這點苦要受。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產品出來實驗資料優秀,當年賣了三千多萬,那時整個所謂集團全年營銷一個多億,當年春節前發獎金,李彬拿了八千多,比自己師傅高工全年工資還高,也算是放了個衛星。
產品好賣,自然地位也就變了,從第三梯隊第一人跑到第二梯隊第一人,勉勉強強看到前面兩位師兄的背影。然後每隔一年半換個位置,經歷了各主要車間、生產、計劃、工藝、質量、採供、售後、銷售各部門的洗禮,一直做到第一分廠的老總,正準備向總公司師兄們的位置擠一擠的時候,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可以說兩位師兄成就了李彬,把他也算是培養了出來。後來請兩位師兄出山,李彬的本意,股份隨便分,但兩位都不多要,五個點就行,送也不要。用魏師兄的話來說:我們就想給上面的一幫大爺看看:企業破產清算是那幫大爺瞎指揮、亂伸手造成的,還是我們不會經營造成的?
聽了李彬的反駁,魏師兄問道:“你這話說的不覺得違心?”
李彬不由自主點點,老老實實說道:“是有點違心”
“那你怎麼藏那麼深了?”魏師兄又問。
“我沒藏,我在您面前連褲衩都沒穿”,李彬連忙解釋。
魏師兄出去跑了兩個月,回來後換蘇師兄出去跑;蘇師兄這一跑,先要拜老朋友,還要交新朋友,不到春節前是回不來的,兩人的分工做了個對調。需要問李彬的不多,李彬自己有數,給魏師兄彙報完建廠資金安排後,就被揮手趕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