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天後,北海鎮為戰死計程車兵舉行了葬禮。
墓地的位置被陳青松安排在了北海鎮西側的一個山谷裡,坐北朝南,不遠處就是大海。趙新等人看過後覺得環境還可以,於是決定以後這裡就作為軍人公墓。
原本王遠方還想搞個隆重點的儀式,可一是現在白天的天氣炎熱,二是儀仗兵這些都不是一兩天能訓練出來的,所以只好將就了。還好島國人沒有在葬禮上吹吹打打的傳統,也沒有糊個紙人紙馬、撒紙錢這些規矩,倒也省事。
倉促製作成的五十五具棺木走在送葬隊伍的前列,每具棺木都是由六個人抬著。兩側是王遠方挑選出的一百名持槍“儀仗兵”隨行。戰死士兵的家屬們則抱著一個木頭牌位跟在後面。
趙新和劉勝等人為了爭取民心,也都加入了抬棺隊伍;勝海舟等人一看趙新都這麼做了,雖然不是很願意,但也都加入進來。
主公和大人們居然給賤民抬棺!兩百多號戰死士兵的家屬被趙新的這個舉動驚呆了,然後就跪在地上不住的磕頭。
趙新等人的這一舉動,很快便驚動了整個北海鎮。除了必須有人值守的崗位,所有流民都趕來了。
在江戶時代的島國,佛教文化佔據了喪葬儀式的主導地位。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去世後都採用佛教儀式送葬,貴族佛教化的葬禮被貫徹的很徹底。戒名、牌位、石塔,以及華麗的送葬品都有賣的。而庶民一般只能是用風葬的形式--卷個席子露天找個洞一塞。
殯葬中的“殯”字的原義是對貴人送葬的儀式。即在土葬之前,先把棺木放在建築物內所舉行的儀式。到了現在,“殯”的意思已經轉變為“通夜”,也就是親朋好友一起整夜守靈。
不過,北海鎮目前沒有僧人,趙新等人暫時也不想引入。為了以示莊重,自己這些人抬棺總比找僧人唸經強吧。
因為時間倉促的關係,所以犧牲士兵的墓碑暫時都用木板代替,等以後再換成石頭的。
木板上的碑文是陳青松、勝海舟和沈敬丹三人用毛筆寫的。上面寫明瞭犧牲士兵的名字、來自何地、何時到的北海鎮、何時參軍、在什麼戰鬥裡犧牲的。
趙新在前天對所有犧牲士兵家庭發放了撫卹。撫卹金的標準是參考普通士兵每年三十六石糧食的工資標準,每家是五百石糧食;同時所有犧牲士兵家庭優先安排土地和房屋。
當這一安排以告示的形式宣佈後,所有的流民家庭都轟動了。他們沒想到,趙大人居然會給這麼多的撫卹。
說到這個,就要提一下這個時代島國幕府和滿清朝廷的撫卹制度問題了。島國對平民是沒有撫卹一說的;至於武士,戰死後讓後代繼承家業就好了。
江戶時代,將軍直屬的旗本、御家人想要繼承家業也並非容易的事。需要完成“素讀吟昩”的學問測試,透過者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因為儒家文化在江戶時代極為盛行,所以學問測試就圍繞著儒學展開。想要透過學問測試,就需要從小就接受漢文培訓。測試時,考官會從四書五經中隨意指定一本,要求測試人員正確朗讀才行。
至於滿清,那比幕府可強多了。如果是八旗官員陣亡,就會依照品級發放葬銀及撫卹金。朝廷的工部還會下發專門的立碑費用。具體到戰場上的將士死亡,前鋒等就會有兩百兩的撫卹金,甲兵有一百五十兩,炮手則是一百三十兩。假如是黎大剛這樣的四品二等侍衛戰死,撫卹金的標準是四百五十兩道五百五十兩之間。
在沈敬丹和老黃兩人看來,趙新定的這個撫卹標準實在太高了。不說土地和房子,現在江浙一帶的糧價市面上是一石米一兩五錢銀子;五百石米就要摺合750兩。尤其是山東、河南一帶這兩年災情頻發,五百石米的價格還會更高,每石高達25兩。
因為自己的小妾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