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埔漢中分校的負責人稱主任。第一期的主任是祝紹周(止1939年12月)
校本部內設機構有:特別黨部、辦公處、教育處、政治部、總務處、經理處、軍醫處、會計室、文書科、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駐一分校通訊處。
一分校將校雲集,師資力量雄厚,招生寧缺不濫,管理嚴格,教學有序。
當時學員半年每人發軍毯、軍被、軍單各一床,夏單冬棉各一套,鞋襪手套各一雙。
除了每個月可領取軍糧45斤和菜票若千之外,還能幾元軍餉,學員在休假時偶爾改善生活。
早餐吃一碗稀飯,就一點醬菜,中午和下午半飯盒米飯,其中還加有蠶豆,六人圍一攤吃半洗臉盆湯菜。
每頓基本上不是白菜就是蘿蔔片或者茄子、黃豆芽等菜。味道也只有鹽味,湯上漂著零星油花,沒什麼油水。
學員隔兩週能吃上點葷菜,算是“打牙祭”。
早上起床集合、點名、跑步、晚自習、晚上休息前還要列隊集合點名,集體唱歌或“精神訓話”。每天早上起床到晚寢,中間十六個小時,除三餐吃飯時間、中午有一個半小時休息或就診。
除此之外不是出操就是上課等集體活動。
彼時的漢中,素有“天府之國”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譽。雖然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產豐富得令人咋舌,堪稱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然而,這片富饒之地卻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充當關中、河南與重慶三地間的戰略緩衝地帶。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南來北往的龐大軍隊頻繁調動如家常便飯。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前線戰事順利推進,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隊伍也紛紛湧入漢中,其中包括負責運送糧草的民夫、馬隊、醫治傷員的軍醫、打造軍械的工匠、以及漢中軍用機場修建人員等等。
面對如此龐大規模的軍隊和後勤人員,漢中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所有的糧食及其他生活物資幾乎全部依賴於這個小小的盆地自給自足!
儘管漢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要滿足這麼多人的需求仍然並非易事。
雖然被譽為“軍隊靈魂”、“抗日軍官搖籃”的黃埔軍校學員,也沒有什麼特殊待遇!
隨著物價上漲,學員們兩週才能吃一次肉,教官可享受“尊師餐”,飯菜略豐。
他們最初用的是汽燈,後來才用上了電燈。
教學分為政治教育、軍事專業學習、軍事訓練等。
政治教學內容主要有孫中山總理遺訓、五權憲法、建國方略、國民黨黨史、校長言行錄、列強侵華史、經濟與法律等。
還要學習背誦“軍人讀訓”、“黨員守則”等。
軍事專業教學共同課目有兩類,一是課堂講授,主要有步兵操典、射擊規範、陣中勤務令、陸軍禮節、內務規則,以及軍制、兵器、戰術、築城、交通、地形學等教程;
二是室外操作,由四方面組成:
(1)基本教練,有單兵基本動作、持槍教練,以及班、排、連、營合成教練;
(2)戰鬥教練,有單兵戰鬥動作,班、排、連、營合成作戰,演練進攻、防禦、追擊、退卻、遭遇等戰術技術;
(3)野外教練,有單兵偵察、步哨,班、排、連行軍,以及駐軍警戒、勤務等;
(4)技術教練,有刺殺、投彈、武術、體操、體育等。
1937年11月15日,漢中一分校開學,有學員1750人。按中央軍校本部序列,編為第14期。下設第三、第四兩個總隊,5個大隊,每大隊下設4個隊,共20個隊。
第三總隊學員1937年11月入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