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2/5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食魚鯗,古今皆頗盛行。剖曬魚鯗,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吳地記》載,吳王在海上作戰時曾令兵士大量捕捉石首魚充軍食,吃剩剖曬後帶回。“吳王歸,思海中所食魚,問所餘,所司雲:‘並曝幹’。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鯗字”。 魚羹,是漁家海鮮飲食中一大風味食品。魚、蟹之肉,皆可為主料做羹。有黃魚羹、鯧魚羹、鱸魚羹和蟹肉羹等。正因為魚羹是海島漁家的家常菜餚,又比較容易顯露烹飪者的技藝,因此從古至今,漁姑、漁嫂總是把做魚羹和織漁網一樣,作為自己必須要掌握的手藝。
第320章 啦
漁民特定的生活習俗,就是一切都圍繞“海洋”、“海島”、“海味”;而且體現出海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生活特徵。
一、漁島海鮮食俗
自古以來;漁民的生活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一個“魚”字。漁民在吃魚、食海鮮中所體現的習俗;真可謂五花八門。而且;現在有不少魚和海鮮的吃法;就是由古傳今。當時海邊人家食魚,最喜歡的還是用燴法,不僅製作更為精細,而且添以佐料。 魚乍魚;其實就是現今的醉魚。先將魚肉切成薄片,在醉魚的壇或甏內撒入鹽、香料;澆以酒,然後,一層魚片一層佐料,待魚片層層疊滿後密封壇口或甏口,置月餘或二三月即可食之。
制食魚鯗,古今皆頗盛行。剖曬魚鯗,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吳地記》載,吳王在海上作戰時曾令兵士大量捕捉石首魚充軍食,吃剩剖曬後帶回。“吳王歸,思海中所食魚,問所餘,所司雲:‘並曝幹’。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鯗字”。 魚羹,是漁家海鮮飲食中一大風味食品。魚、蟹之肉,皆可為主料做羹。有黃魚羹、鯧魚羹、鱸魚羹和蟹肉羹等。正因為魚羹是海島漁家的家常菜餚,又比較容易顯露烹飪者的技藝,因此從古至今,漁姑、漁嫂總是把做魚羹和織漁網一樣,作為自己必須要掌握的手藝。漁家新媳婦在夫家,脫去新嫁衣,就要為公婆做一頓魚羹。要是誰家的新娘子魚羹做得好,很快就會傳遍漁村,受到漁家鄉親的讚揚和尊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魚羹成為島民一道美味佳餚。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婚嫁喜宴,都有一道精製的魚羹。 魚粥、魚飯,也是海鮮風味美食。製作魚粥和魚飯,一般選用新鮮帶魚。冬季帶魚汛,每逢頭水帶魚上市或到冬至節時,東海一帶漁島上的漁戶人家,總喜歡做滿滿一鍋帶魚粥或帶魚飯,讓家人盡情品嚐。做魚粥、魚飯,通常是選用0。5公斤至1公斤重的中條鮮帶魚,去頭尾、內臟、洗淨後,用利刃“批”下魚肉,放進煮得八成熟的粥鍋或 飯鍋,再加入些許蔥花或青菜,這樣,雪白的米粥,晶瑩的魚肉,還有蔥香,異香醉人,令你食後永世難忘。 “魚打凍”和年年有餘(魚)。每逢年三十,漁島上家家戶戶的食櫥裡,都有數碗或十數碗打成凍狀的鮮魚,這是漁家所特有的一種海鮮飲食風俗,叫“年年有魚(餘)”。 在舊歲、新年相交替的除夕之夜,每戶漁家都要紅燒一鍋鮮黃魚、鮮魚免魚或鮮帶魚,盛滿碗,一碗一碗存放於食櫥中,由於春節前後海島上氣溫較低,碗中魚都會結凍,數天內不會變質,將上年留下的魚,新年中一碗一碗慢慢地吃,寓有“年年有魚(餘)”之意,寄託了漁家人企盼年年豐收的美好願望。
海上漁民一生以酒為伴,這是漁民生活風俗之共性。但蘇滬閩漁民喜喝白酒;舟山列島的漁民愛喝黃酒,漁民俗呼老酒。
漁民喝老酒,有許多名堂,體現出獨特的俗趣。
喝祭海神酒。祭海神酒又分為開洋酒、謝洋酒。每逢春汛、夏汛、秋汛和冬汛的第一天出海之前,漁家總要聚集港灣灘頭,舉行祭海神儀式,以酒、魚和三牲供奉。祭海 神儀式結束後,漁民就在海灘上大碗大碗地飲酒,以壯開洋徵海之行色,以求一汛之豐收,此為開洋酒。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