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1/2頁)
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端納死後,被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他惟一的遺物是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獎給他的一枚金質獎章。今天,在萬國公墓裡,我們已經無法找到端納的墓碑。不過,人們可以找到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的墓地。當年,正是從宋耀如那裡,端納知道了孫中山的名字,從此開始了他與中國的密切聯絡。能與自己的老朋友長眠在一起,對端納來說也是最後的安慰和溫暖。
1911-1919年第9節 看莫里森檔案
沒有想到,2000年1月,離開雪梨那天,我在圖書館看到了莫里森的檔案。
莫里森生於澳大利亞,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1894年首次來華,著有《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中譯本改名為《中國風情》)。1897年他以《泰晤士報》特派記者身份再次來華,在北京一住就是二十年。他曾是袁世凱的法律顧問,後來雖離開中國,但在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那段風風雨雨的日子裡,他又從倫敦前往巴黎,出任中國代表團的政治顧問。有這種特殊經歷的人,他留下來的一切,豈能不讓人感到好奇!
離開雪梨前往墨爾本的航班是在夜間,這樣白天正好有時間到圖書館泡上大半天。陪同我的是旅澳畫家沈嘉蔚。沈嘉蔚擅長描繪人物肖像,前幾年他畫的黃苗子鬱風夫婦的肖像畫,曾在澳洲全國油畫比賽中獲獎,此次黃苗子鬱風在澳洲舉辦書畫展,宣傳冊封面便選用這幅作品。
與嘉蔚一見如故。交談中,他說他一直想畫一幅莫里森的畫像,並曾到雪梨的新南威爾斯州立圖書館查閱過莫里森檔案中的照片部分。巧得很,我正開始寫題為&ldo;在歷史現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故事&rdo;的系列文章,澳大利亞記者莫里森和端納也在視野之內。嘉蔚對莫里森檔案的描述,頗讓我喜出望外。我當即決定放棄第二天的遊玩,舍美景而直奔圖書館。
莫里森1920年在去世前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信中說,他所收集的資料諸物,捐給雪梨的圖書館。根據這個遺囑,莫里森的遺孀宣佈,當物色到整理和編選的合適人選後,這批檔案即捐給圖書館,二十五年後公開。到1925年jbcapper共整理出兩卷,但未出版。1946年,莫里森的長子同意將全部檔案移交圖書館。後來cyril pearl 因撰寫莫里森的傳記,曾利用了這批檔案。旅澳的中國學者駱惠敏博士整理編輯的《莫里森通訊選(1897‐1920)》,於1978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八十年代上海出版了中文版。這些整理出版的通訊,僅僅是莫里森檔案中的一小部分,更有歷史價值的大量日記,卻因字跡難辨,整理難度很大,加之無專人編輯注釋,公開出版尚待時日,它們只得靜靜躺在書架上。
莫里森檔案已大致按照時間順序編號,查閱十分方便。這批檔案數量不少,約有幾十卷之多,計有日記、信件、地址本、請柬、拜帖、選單、票據、郵票、紙幣、剪報、地圖、藝術品等,應有盡有,由此可見莫里森此人頗有收藏的雅興。這倒為後人瞭解他的經歷和已成往事的歷史提供了方便。翻閱他的檔案,除了可以感受歷史風雲的變幻之外,更可以讓你從那些不起眼的物件裡,瀏覽一個世紀前的諸般景象。
查閱莫里森檔案,手續並不複雜,辦有借閱證的讀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填上有關卷宗的號碼,管理員從檔案庫裡拿出即是。我們先調出莫里森檔案中的照片類卷宗。這類卷宗有十多卷,分為家庭、交往等專題,大約有上千張照片。
這些照片,生動凸現出莫里森在中國政壇活躍的身影。他珍藏的照片中,不乏當年叱吒風雲的人物,從政治家、革命家、軍閥一直到各界名流,孫中山、袁世凱、李鴻章、辜鴻銘、張作霖、陳寶琛等,都有照片贈他。擔任過北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