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1/2頁)
李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只是德國人對莫里森的報導感到不快,因為莫里森的文章中寫到公使們的怯懦,西班牙公使對他的紀實也&ldo;非常惱火&rdo;。奧地利公使同樣反感莫里森對奧地利衛隊缺陷的批評,因為這一原因,隨後好多年裡,莫里森都未能獲準到奧地利使館去採訪。義大利公大使也曾一再向英國使館抱怨這位&ldo;麻煩的莫里森&rdo;。
7
義和團風暴平息了,在列強們的壓力下,老邁的清全權大臣李鴻章不得不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條約》上簽字。這一天是1901年9月7日。兩個月後,11月7日,這位至今仍讓人們評說不一的洋務派領袖因病去世。接替他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是袁世凱。
中國歷史沉重的一頁翻了過去。
在近十一年後,1912年8月初,仍住在北京的、曾被那些西方外交官們視為&ldo;麻煩&rdo;的莫里森,接到一封來信。寫信人蔡廷幹是中華民國的海軍中將,也是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的英文秘書兼翻譯。蔡廷幹隨信附來一份聘書:
中華民國政府聘請喬治&iddot;歐內斯特&iddot;莫里森博士為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任期五年,自莫里森博士於本年10月自歐洲返回北京報到之日起計算。
莫里森在中國新的角色從此開始。
1911-1919年第4節 民國,風雨飄搖中(1)
1
1911年10月9日,漢口。
暮色中,位於俄國租界一座被雨水沖刷得很舊的大樓裡,匯集了一群革命黨人。此時,長江還在漲水,漢口隔江與對岸的武昌相望。江水靜靜地流著,革命驚雷卻即將響起。
第二天凌晨,在武昌一座稱作&ldo;中和門&rdo;的城樓上,革命黨人開槍射擊清軍的守備哨兵,攻佔了清湖廣總督署所在地,黎元洪被推為革命軍政府都督,發表宣言,號召各省起義。
十八星旗在清湖廣總督署的上空飄揚,武昌新軍的槍聲敲響了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喪鐘。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全國十八個省相繼宣佈獨立,一場波及全國的辛亥革命拉開序幕。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孫中山先生多年為之奔走吶喊的理想,正被各地風起雲湧的革命變為現實。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清朝的大臣們正在爭論立憲新政。武昌首義的訊息傳來,紫禁城裡慌作一團。隆裕太后立即召集各大臣商議對策,決定迅速調動精銳的北洋軍向武漢逼近,一場新與舊的較量開始了,這場較量將世界的注意力再次引向東方。其中有兩名澳大利亞人,從此與中國的民國歷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其中的一位就是早在義和團時期就以報導中國情況出名的新聞記者莫里森。
10月11日,也就是起義的第二天,遠在北京的莫里森便給《泰晤士報》發出第一封北京專電,描述了這場起義對清政府的巨大震動:&ldo;北京被革命爆發和軍隊叛亂的訊息嚇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rdo;。&ldo;清朝危在旦夕,滿朝文武,憂心如焚&rdo;。
隨後,莫里森專程奔赴動盪中的漢口。此時,戰爭的硝煙剛剛散盡,武漢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雖然莫里森只在漢口呆了五天,但從10月11日到24日,他向《泰晤士報》連續發出了近萬字的電文,向世界報導了首義後武漢的情況。在他的印象裡,&ldo;人民死傷不多,但財產損失嚴重。革命黨人秋毫無犯,北洋軍隊肆意淫掠&rdo;。從對武漢的觀察中,莫里森感受到&ldo;清朝必須推翻,這大概是民心所向&rdo;。
2
這時候,一直鼓動革命的孫中山遠在海外,黃興還在香港,莫里森雖然沒有見到這些著名的革命領袖,卻在革命黨人的隊伍裡意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