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修復珊瑚礁 (第1/1頁)
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家人透過電話,耿嶽開始整理潛水日記。
今日江底的發現,當時的心情,被一一記錄在案,極為詳盡。
寫完之後,耿嶽隨手往前翻了翻,看到十多年的某一頁。
那一頁,記錄著他第一次修復珊瑚礁的工作情況。
耿嶽學習潛水,有些家學淵源的意思。在他很小的時候,身為潛水員的父親,就這般描述過潛水員的工作:
那是一群富有冒險精神的勇者,他們身懷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水下世界裡進行各種任務和活動。比如科學研究、海洋保護、水下工程、救援和搜救、水下攝影……他們是海洋世界的守護者,更是新世界的引領人。
耿嶽對此十分神往。
成年後,耿嶽投身海洋保護行業,志在對海洋生態系統進行監測和保護。
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事情,是清理包括廢棄捕魚裝置在內的海底垃圾,有時也會去修復受損的珊瑚礁、海底植被。
修復珊瑚和珊瑚礁,對於維護海洋環境及海岸安全意義非凡。因為,它們是大自然饋贈的天然防波堤,可以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力。
只是,珊瑚礁的生長環境不斷惡化,近年來竟在部分海域減少甚至消失。
為了拯救珊瑚礁,研究所的團隊,做出了“修復珊瑚礁”的決策。
那還是2016年的事情。
一開始,研究團隊在崖州灣等試驗海域,投放了多個牡蠣濾床。
牡蠣濾床,可以改善珊瑚礁區的海水質量,促進蟲黃藻的光合作用,進而提高珊瑚區的透明度。
“蟲黃藻是很奇特的藻類,”研究團隊的總設計師曾對耿嶽說,“石珊瑚的生長,需要充分的碳。蟲黃藻在呼吸代謝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在酶的作用下,它會變成碳酸鈣骨骼,最終利於珊瑚礁的生長。”
數月後,研究團隊在試驗海域培育出了百萬個牡蠣苗和貽貝,珊瑚礁的生態修復工作日漸成形。
和促進蟲黃藻的成長相一致,研究團隊的修復方案,充分考慮到了“珊瑚區生態系統的鏈式關係”。
大家很明確,要想修復珊瑚礁,就不能只關注珊瑚本身,還需要培育淨化水質的貝類等密切相關的共生物種。
除了修復,研究人員也很積極地潛入水底“種珊瑚”。
耿嶽還記得,當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他就穿著潛水服躍入海中,把已經分解好的珊瑚苗床,逐個種入海中。
他相信,假以時日,百萬株珊瑚一定能茁壯成長,屆時海底的珊瑚花圃將會蔚為壯觀。
沒錯,在海洋保護工作者的眼裡,世界是如此簡單而又繽紛。他們所做的,無非是保護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維持海洋生態平衡,盡力保護瀕危物種,促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這一天,耿嶽等了十年。
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十年之中的第二年,試驗海域遭遇了劇烈颱風,剛培育的珊瑚苗床,在驚濤駭浪中化為烏有,“種珊瑚”的計劃被迅速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