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靈氣復甦? (第1/4頁)
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秀後悔了。
他不該選尚書,更不該選許子威,這位老儒生學問肯定一流,但講起課來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叫人直打瞌睡。
入學這幾天裡,許子威一直在給學生們講解尚書裡的《堯典》一篇,你猜光篇目兩字,他講了多少?
“十餘萬言!”
劉秀只對鄧禹如此吐訴,引發了鄧禹的共鳴——鄧禹學的也是歐陽尚書,但師承另一位夫子。
鄧禹說道:“吾師亦然,《堯典》中,開篇就是‘曰若稽古’,結果這四個字,居然講解了三萬言,還要吾等統統抄錄記誦。”
對神童鄧禹來說,這簡直是煎熬,又得費多少簡牘啊,而簡牘還必須找博士手下的主事、侍講買,又貴質量又差。
五經初始內容不多,甚至堪稱短小,可每個派別都在拼命往經學裡摻私貨,稱之為訓詁、義理,導致五經內容注水千倍甚至萬倍十萬倍。
於是大半個人生,就這樣砸進去了。
劉秀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有人童子時就來太學,可一直到皓首白髮,仍不能通一經。照這速度,他和鄧禹在常安一年,估計都學不完《堯典》。
劉秀透露了他從同鄉朱祐處打聽到的訊息:“聽說弟子分為門外、升堂、入室,吾等乃是門外弟子,自然不會傾心傳授。”
得熬時間,拉關係,像侍奉父親一般對待老博士,才可能升階,成了入室弟子後,方能得到博士推薦,有資格參加射策考試,去爭那每年八十個官位。
劉秀本就不想一輩子鑽研經術,如今發現水如此之深,對射策考試也涼了心,只搖頭道:“也罷,吾等略通大義便可。”
反正對他們這些閭右子弟來說,讀書不行,大不了回去繼承家產唄。
不同於對本專業的無趣,劉秀倒是對一些“雜學”來了興致。
當年王莽大建學舍、廣納學者,並不限於正統經學之士,擅長兵法以及天文、歷算、方術、圖讖之類也在其中。
讓劉秀著迷的,正是讖(chèn)緯。
說來也巧,與劉秀同住一舍的左隊郡(潁川)人名叫“強華”,就專程跑來太學鑽研讖緯。
“天與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事亦能影響天象!這些話,記載在尚書《洪範》裡,文叔可學過?”
劉秀是讀過經文,但具體的義理訓詁,大概再讀十年,才有機會聽許子威講吧。
強華繼續道:“故從三代以來,災異、祥瑞皆是應人間治亂而生,還會伴隨著預言隱語與天書降世。前者就是讖,後者則為緯,與五經互為表裡。”
說白了,讖緯就是對未來的政治預言。
“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徵象。”
強華說起這些事來頭頭是道:“漢昭帝時,昌邑國社有枯樹復生枝葉,預示著昌邑王劉賀繼承大位,果然,他不久後便被霍光迎入京師。”
“可天命豈會如此簡單?劉賀在昌邑國時,曾見到過一頭白犬,高三尺,無頭,大搖大擺進入室中,其他人卻看不到。類似的徵兆還有七八個,都預示著劉賀信用讒諛,必有兇咎。”
“果然,劉賀在位二十七天,因荒淫無度被廢。”
“而先時,上林苑中一棵斷掉的大柳樹忽然一朝起立,生出枝葉,有螞蟻食其葉成文字,竟是公孫病已立五字。不久後,漢宣帝劉病已便從故廢之家的孤兒,受命為真天子!”
昭宣中興啊,劉秀聽了都忍不住憧憬那個時代,只可惜那已經是大漢最後的榮光了。
“成帝即位後,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湧,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隕霜不殺,水旱螟蟲,《春秋》所記災異一個不差,都出現了。這是對成帝昏庸不明,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