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畿繁華,百業昌隆,尋常時候過來東大街或閒逛、或尋寶的百姓本就不少,這幾日人潮更為洶湧,幾已是摩頂放踵之態。
原因很簡單,因帝京三年一度的「鬥玉大會」剛落幕,每回這場玉行界裡的一等大事從操辦到結束,東大街都得跟著熱鬧上好些時候。
所謂的「鬥玉大會」,一開始是帝京的玉市行館興辦的一場賞玉宴,旨在廣邀同行同業的朋友相互交流。
按規定,與會的玉商們,每一家至少得提供三件小玉器、又或者是一件大型玉器作為展示,讓同是治玉、賞玉的行家們賞玩。
經過數十年至今,單純賞玉評比的交流規模漸漸擴大,不再侷限於帝京,而是天朝的治玉大家們和各家玉商全來共襄盛舉,賞玩的活兒亦添進緊張刺激的氣氛,演變成大小流派之間的拚比,以及玉商們比眼力、比手腕,甚至是比家底的「戰場」。
每到「鬥玉大會」,作為主辦場子的帝京東大街總要轟動一場,即便盛事落幕,熱度依然持續,甚至整條東大街會更加熱鬧、擠進更多人,因為「鬥玉大會」上所有買賣不成、或是被評論為次級的玉料、玉器,十有八九會就近流進當地規模最大的玉市。
身為玉商,經營玉行,完全靠眼力吃飯。
只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再厲害的治玉師父和玉商老手也有看錯眼的時候,一旦錯失佳品,讓東西流進尋常交易的玉市裡,那就各憑本事了,看誰能來「撿漏」撿個徹底。
撿漏。
最被古玩行和玉行裡的人們津津樂道的事。
好玩意兒因蒙了塵被當成次級品,甚至是破銅爛鐵來看待,用低得不得了的賤價出售,讓火眼金睛的識貨人撿個天大便宜,這便是行話裡的「撿漏」。
沒有比這樣的事更令人興奮難耐的了!
因此「鬥玉大會」一結束,整條東大街的營生翻倍再翻倍地火熱起來,湧進來的人們大多數都認為自己就是那火眼金睛,就是那慧眼識美玉之人。
所謂「今日篳路藍縷、明朝拜相封侯」,倘若能穩穩相中一塊寶玉,金銀有價玉無價啊,屆時就靠美玉翻身致富,也不是不可能。
「說到底,蘇姑娘可是咱們帝京玉市眾人皆知的女先生,更是治玉大家雲溪老人的閉門弟子,那能耐絕對沒得比,姑娘都說這南天流派的『翡翠臥牛』不真,那咱便信得真真的,這玩意兒只得下了展示架,可不能讓一個不真的次貨傷著咱們店鋪的顏面,您說是不?」東大街上,一家經營已超過三十年的玉行,上了年歲的老東家眨著近來漸感迷濛的雙眼,對著一名骨架纖細、柔發烏亮的大姑娘家邊笑邊問。
被玉市眾人稱作「女先生」的蘇仰嫻聞言亦揚唇淺笑,徐聲誠摯道——?
「南天流派以翡翠作品為大宗,翡翠在玉石中屬硬玉的一種,一般是半透明至不透明,要尋到透明的翡翠極少,當然,越透明自然價值越高,何老闆手裡這座『翡翠臥牛』近乎透明卻具螢光,是摻進磷晶粉末養成的山料原石,所以不真。」
古玩或玉石的買賣收藏,主要靠眼力,誰都有看不準的時候,因此說「不真」來顯出謹慎態度,再有,不直接點出對方所收購的物件為假貨,這般用詞亦是為對方留面子。
何老闆綹了綹灰白美髯,嘆了口氣。「老夫這眼力越來越老眼昏花,身邊又沒個可靠的人相幫,再加上後繼無人,欸,咱這間古玩店差不多該關門大吉了。」
蘇仰嫻適才進到店裡時,已不動聲色大致看過店中擺設。
兩名夥計雖將鋪頭整理得乾乾淨淨,但架上的好玩意兒確實不多,大件的擺設也偏少,若要繼續在東大街生存,怕是不太容易。
何老闆搖頭再嘆。「不怕姑娘你笑話,咱可是萬般羨慕你家老爹,能有你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