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亡後,古人有詩嘆曰——人心世道已淪亡,元惡公然作帝王。差幸綱常寸一線,尚留四鎮抗強梁。
其中元惡自然說的就是朱溫。
朱溫篡唐稱梁後,既傳詔四方,不準再用前唐年號,畢竟改朝換代了嘛。
各鎮節度使接到梁朝的詔書後,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好漢不吃眼前虧,明面上都予以認可梁朝的成立。
但十戶之內,必有忠義,還有四鎮不服,也算是大唐最後的脊樑與尊嚴。
那四鎮?北面的晉、吳、岐、蜀。
晉既河東,為沙坨人李克用所據。
吳既淮南,為廬州人楊行密所據。
岐既鳳翔,為深州人李茂貞所據。
蜀既西川,為許州人王建所據。
河東季度使、晉王李克用,李克用是朱溫的老熟人、老對手,上源驛的一把火,讓朱溫多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在朱溫忙著剿滅秦宗權、平定東邊的藩鎮時,李克用也沒閒著,以太原為根據地,相繼平定了河北北部、山西大部,成功晉升到最強藩鎮的序列,也成了懸在後梁頭上的一把利劍。
南邊的對手是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897年,朱瑾戰敗,帶領手下投奔了淮南的楊行密。此時,朱溫兵峰正盛,覺得可以順勢拿下淮南,就派名將葛從周、龐師古攻打楊行密的壽州。楊行密在清口擊敗朱溫軍,殺龐師古,葛從周收兵逃走,追到渒河,又大敗朱溫軍,斬殺朱溫3萬餘人,經此一役後,朱溫再也無力南下。
西邊對峙的是岐王李茂貞,與前蜀王建。李茂貞所控地域一度擴充套件到關內道、山南道、隴右道、劍南道等四道十五鎮,勢力至少達及四十五州之上,王建與李茂貞聯盟抗梁,常對梁的西部造成威脅;王建亦與李茂貞聯姻,接濟物資和武器,使之成為阻擋後梁攻擊的屏障,兩人也是朱溫想滅又滅不了的對手。
李克用、李茂貞、楊行密與朱溫有過生死之戰,王建自恃兩川兵強馬壯,自然不可能向梁稱臣。
四鎮移檄四方,號召各地起兵,興復唐室。
當然,興復唐室不一定是真,滅梁才是真的。
本以為檄文一出,天下英雄雲集響應,但結果是沒什麼響應。
是天下人不思唐嗎?也不一定,確切的說,是有實力的藩鎮不思唐。
除了朱梁及四鎮外,南方尚有五大藩鎮。
一是吳越,由臨安人錢鏐佔據。
二是湖南,由許州人馬殷佔據。
三是荊南,由陝州人高季昌佔據。
四是福建,由光州人王審知佔據。
五是嶺南,由閩人劉隱佔據。
其中,高季昌、劉隱由朱溫所提拔,當然為溫效力。
吳越、湖南、福建與朱溫相隔甚遠,素無瓜葛,且朱溫建梁後,又加封錢鏐為吳越王、馬殷為楚王、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王,同時授予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享受丞相待遇)。
這五鎮得了朱溫的好處,那還有心思思念唐朝。
此外還有河北幾個大鎮,也大多歸為梁朝的屬鎮。
成德軍節度使王鎔,被朱溫擊敗後乞和,朱溫為籠絡人心,與王鎔結為兒女親家,且封王鎔為趙王。
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素與梁和,且也與朱溫結為兒女親家。
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原本與梁為仇,與晉結好。但劉仁恭禍起蕭牆,愛妾與二兒子守光私通。最終釀成仁恭被囚,劉守光投降梁朝,盧龍幽、滄方面,也成了朱溫的勢力範圍。
其他西北方面的夏州、朔方節度使一是地處偏遠,二是勢力也不大,對中原大局影響不大。
所以,晉、岐四鎮移檄天下,終歸號召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