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新形態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由舊事物至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天地萬物,始於無而後生,始於微而後成;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而且物種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產生變異。進化與演化,自古固存,生生不息。人類進化就是在客觀環境中遺傳變異的結果。
【漫談】哲學家黑格爾說:〃在道家以及中國的佛教徒看來,絕對的原則、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後者、最高者乃是'無'。這種'無'並不是人們通常說的無或無物,而乃是被認作遠離一切觀念、一切物件,也就是單純的、自身同一的、無規定的、抽象的統一。因此這'無'同時也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所叫做的本質。〃
意譯
向自身的反向轉化,是事物自然規律的運動方式;
用柔弱不盈的方法,使事物達到和諧,是自然之道的應用方式。
天下萬物皆生之於有形質,有形質之原始卻生於無形質。
原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註釋】翕:收斂,收攏,合:聚。弱:衰弱。廢:頹廢,廢毀。興:興起,興旺。微明:細微但卻顯明。
天下事物,有張必有翕,有強必有弱,有興必有廢,有與必有取。向自身的反向轉化,是事物自然規律的運動法則,否定的否定乃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所以事物在趨向收斂前,必然在擴張;趨向衰弱前,必然在強壯;趨向頹廢前,必然在興盛;趨向收取前,必然在施與。因為在張之、強之、興之、與之這個〃因〃在施行之時,已有翕之、弱之、廢之、取之這個〃果〃在萌芽其中。這種因果關係雖然幽微,但卻顯明。所以道常〃衝而用之,或不盈〃,因為從發展的觀點來看,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柔弱將會勝過剛強。
【漫談】有人認為此章乃老子權謀之術,明薛蕙就此言道:〃此章首明物盛則衰之理,次言剛強之不如柔弱,末則因戒人之不可用剛也,豈權詐之術?夫仁義聖智,老子且猶病之,況權詐乎!按《史記》記載,陳平本治黃帝、老子之術,及其封侯,嘗自言曰:'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吾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由是言之,謂老子為權數之學,是親犯其所禁,而復為書以教人,必不然矣〃。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註釋】利器,利國之器。
處理事物循其規、順其性,因勢利導將會事半功倍,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世俗所謂的聖賢想用仁義智巧乃至刑法這種種〃器〃來重塑人性,就象不是把離了淵的魚兒使之回淵,而是按主觀意願教化魚兒勉為其難的“相濡以沫”類似,這隻能是揚湯止沸的權宜之計。國家的教化刑法不可用形名之類的東西來炫耀,(正如四十一章所謂〃建德若偷〃)以免使人們背棄蛻化了其淳樸的天性,這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意譯
(事物)將趨收斂,必然擴張;
將趨衰弱,必然強橫;
將趨頹廢,必然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