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儒州城的冬天一向比較偏寒冷,今年的雪更是下得比以往還要早些。雖然是小雪,不過雪花粒簌簌掉落,一個早上的功夫就將這城裡的屋頂,街上都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
這會兒雪停了,街上才開始有行人出來,有的穿著薄薄的麻紙衣,縮著脖子,雙手揣在懷裡,瑟瑟發抖急匆匆的走著;有的則略微有些富裕,穿著那蓑衣,比那麻紙衣要更加保暖,就可從容的走在路上;還有那有錢人家的則坐著驢車,穿著那裘衣,車上沒準還有那暖爐。
不過對於那些窮苦人家來說,則不管這街上的人穿什麼,做什麼,他們只想知道這餘善堂今天是不是會如往年一般,初雪開始就派粥。
餘善堂是那城裡的餘老闆的祖父開起來的,那餘老闆的祖父在外走南闖北多年,攢下了不少財富,回到了儒州城安定下來。餘老太爺靠著財富,將生意做大了起來,又是那心善之人,平日裡看到那些窮苦的人,送些吃食,給些衣物都是常有的。
後來餘老想著,既能行善積德幫助他人,又能讓自家的子弟繼續攢功德的做法,芳名永存,他便在這城中開設了餘善堂。
一開始也只是在城中定期的義診,施粥,慢慢的有人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將那生下來沒法養活的孩子放在門口。善堂裡的人連忙抱著孩子去稟告餘老太爺,餘老太爺看著那尚在襁褓中的娃娃兒,嘆了嘆氣:“若非到了那山窮水盡的地步,那些人家怎麼會把孩子丟出來呢,放到善堂門口,也是想給他一條活路,留下來吧,好好養著,長大了,就好了。”
餘老太爺的話讓在場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他們知道,這個孩子的命運已經改變了。從這一刻起,他成為了餘家的一員,一個被遺棄卻又幸運地得到了新生命的孩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棄嬰被送到了餘家善堂門口。每一次,餘老太爺都會親自來看望這些可憐的孩子,並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愛。有時候,他甚至會親自抱起這些孩子,感受他們的脆弱和無助。
雖說這餘家在這城裡也算得上是數得上的富戶,可是收養這麼多孩子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但是,餘老太爺並沒有放棄,他堅信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於是,餘家開始尋找各種途徑來幫助這些孩子們成長。
首先設定了規矩,只收養那無父無母的孤兒,若是父母尚在送過來的孩子,一律不接,打聽到人家就送回去。當然,實在是窮苦的人家,還是會給些吃食衣物,並鼓勵他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度日,不可隨意丟棄自己的骨肉。
同時餘老太爺又積極拉攏那官府與當地的富戶們合作,爭取更多的物資支援;還組織城中的其他有心人士參與到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中來。在餘老太爺的帶領下,整個餘家善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慢慢地,這些曾經被遺棄的孩子在餘家的呵護下茁壯成長。他們學會了讀書、寫字、做家務,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能力。這些孩子長大後,不管男女,那有能力出人頭地的感激著善堂將他們養大,時不時捐錢回來。
那些能力稍差一些的人,則選擇留在善堂中幹活,這樣既可以維持生計,又能對善堂有所貢獻。餘家一直秉持著老太爺的遺訓,多年來持續經營著餘善堂,並將其傳承至今,傳到了現任餘老闆這一代。
自然而然地,這些規矩也不斷演變和改變。最初只是定期舉行義診和施粥活動,但如今已發展成每逢初雪就會向貧苦人家施粥。然而與當年餘老太爺在世時不同,如今的餘老闆面對前來領粥的窮苦百姓,看到他們衣不遮體的模樣,總是流露出一副嫌棄的表情,心裡暗暗罵道:“這些臭蟲!”
認為他們都是些懶惰的傢伙,只知道等待別人的施捨,卻不願靠自己努力掙錢。如果沒有家規的約束,他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