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第1/3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析】曾子與孟敬子在政治立場上是對立的。曾子在臨死以前,他還在試圖改變孟敬子的態度,所以他說:&ldo;人之將死,其言也善。&rdo;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對孟敬子沒有惡意,同時也告訴孟敬子,作為君子應當重視的三個方面。
曾子與老師孔子的境界確實有不小的差距,這樣的臨終忠告也都是面子上的東西。
不得不承認的是,魯國權貴們對知識分子倒是很尊重。
【現實解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很多人不是到將死的時候,是不說真話的。
【附】曾參與《論語》
《論語》是誰修的?基本上的公論是由曾參的學生所編定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論語》對曾參無一處不稱&ldo;子&rdo;,而且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為最多。除開和孔子問答之詞以外,單獨記載曾參言行的,總共十三章。
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參最年輕,而且有一章還記載著曾參將死之前對孟敬子的一段話。這一段記載為曾子弟子所記,毫無可疑。曾參這一輩的學生中,只有曾參的晚年有所介紹,其他人都沒有,證明修編者是曾參身邊的人。
除開這兩條,其實還有更有趣的證據。
《論語》整個記載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在某些篇裡還是頗有學問。其中,第一篇就暗藏玄機。
我們不妨來研究第一篇的人物出場順序,從中看到一些玄妙之處。
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自然是孔老夫子,這一點合情合理;第二個出場的就有些掉眼鏡了,竟然是有若,而且有若在整篇《論語》中都被稱為有子,受尊重程度僅次於孔子,甚至高於第三個出場的曾參,奇怪嗎?第四個出場的是子夏,第五個出場的是子貢。出場順序說明瞭什麼?
更有甚者,第一篇裡的出場人物除了孔子,竟然只有這四個人,而老資格學員一個也沒有,孔子最信任的子路、最喜歡的顏回竟然也沒有。這說明,在編修者眼中,這四個人的地位非常特殊。
怎麼回事?這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孔子去世之後,孔子私校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最終形成這樣的結構:校長有若,教導主任曾參。有若作為校長,社會地位很高,所以魯哀公才會向他請教。曾參主要負責教學,學生們聽他的。學校的主贊助商是子貢,子貢有的是錢,向學校提供贊助和助學金獎學金之類,同時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那麼,子夏與孔子學校有什麼關係呢?
子夏去了魏國的西河辦學,成為魏文侯的老師。當時魏國為天下第一強國,子夏的國際地位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子夏需要彰顯自己的孔門正統,而恰好曾參也需要一個強大勢力作虎皮,因此師兄弟很容易就把兩所學校結成了兄弟學校,之間的往來頻繁,互為聲援。而曾參的弟子們也很為擁有這樣一個師伯而感到驕傲,言必及子夏師伯。
不知道是誰建議了修《論語》,於是《論語》編寫小組成立,組長有若,總編輯曾參,總顧問子夏,總贊助子貢,這就是組織架構了。資料蒐集工作也主要由他們來做,當然也會找在世的師兄弟們提供。
到曾參去世,終於《論語》修編完成。出場順序自然要有所講究,有若老師是前校長兼組長,排在最前面;曾參老師是總編輯,排在第二位;子夏師伯是總顧問,排在第三位;子貢師伯是總贊助,排在第四位。
當然,作為曾參的學生,除了把老師排在第二位出場之外,第一篇裡講孝的東西還特別多。
可以這樣說,《論語》是由曾參主導的,於這本著作來說,居功至偉。有人也許會說《論語》可能完完全全就是曾參的弟子在曾參去世之後編寫的,與曾參無關。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論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