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眼看著恐龍大陸邊緣上的這顆珠子,肉眼可見的清空了一塊,灰色的混沌地帶。
我可是知道這灰色氣體的威力,當年有幾個翼手龍,相互追逐著誤闖進這股氣體中,立刻被吞噬的乾乾淨淨。
而這對其他生物有害的氣體,對戾兄來說簡直就是無上的美味。
由於珠子扔在了恐龍大陸的邊緣,它清空的那片空地立刻被祖樹的根系所佔領。
並且隱隱有向前蠶食的趨勢。
喔了個懟的,此消彼長之下。恐龍大陸會不會成長到與其他幾個大陸相連的程度?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人類的未來真是無憂了。
要知道我這一片空間幾乎和整個太陽系大小差不多。
如果他們能連成一整片大陸的話,你們想象一下我們人類將擁有多大的土地資源?
再發展個上千萬年都沒問題。
不過最近我在研究新的課題
“25 號宇宙”實驗!給我帶來了警示。
這項實驗是由美國動物行為學家約翰·邦帕斯·卡爾宏在1968 年 9 月開始進行的。
卡爾宏挑選了健康的 4 只雄性老鼠和 4 只雌性老鼠,將它們圈養在一個 7.29 平方米的圍欄內開展實驗,他把這個空間稱之為25號宇宙。
為什麼叫25號宇宙呢,因為他前面還有24個這樣的空間,只不過是試驗的各種環境條件發生變化而已。
這個圍欄內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也能保護老鼠免受捕食者以及疾病和風暴的侵害。
實驗進行到 10 個月後,老鼠的數量達到了 620 只;到了第 600 天,老鼠數量達到頂峰,為 2200 只。
此時老鼠們的社會結構和正常社會行為開始出現崩潰,雌鼠們也不再生育,最終整個鼠群走向滅亡。
鼠群由於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並且沒有任何天敵和外在的災難對其造成威脅。
從開始的大量繁殖,到後來一些公鼠們開始無聊的聚堆。
要知道老鼠一般都是單獨行動的習慣。
可是由於沒有天敵食物充足,他們除了繁衍後代就是無聊的聚在一起行動。
卡爾宏教授認為這一行為,可以對照在人類身上,當一個人不愁吃穿以後,他便會對社交產生渴望。
而當社交達到一定程度,他又會厭倦,進而具有攻擊性。
所有在老鼠身上表現出來的迷惑行為,在人類的身上都能夠找到其對應的事例。
最終公老鼠開始對母鼠失去了興趣,他們不再交配,也不再繁衍後代
並且他們也不再守護自己的領地。
每天就在那裡無聊的梳洗著自己的毛髮。吃飽了睡,睡夠了吃。
而保衛自己領地的任務就落到了母鼠們的身上,這和我們人類的母系社會的產生是何其相似呀。
而這種情況持續過一段時間以後,母鼠們也開始放任自流,也不再守護自己的領地。
甚至拒絕與公鼠交配,最終卡爾宏博士的這個實驗,在五年後最後一隻公老鼠死掉以後,宣佈這個25號宇宙的全部鼠群種族滅亡
卡爾宏以研究人口密度及其對行為的影響而聞名,他透過這一實驗來模擬人口密度過高時可能產生的行為異常等問題。
該實驗結果引發了人們對於人類社會未來的一些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個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生物種群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變化,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結果直接類推到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具有極其複雜的文化、心理、社會和政治等因素,與老鼠的行為和生態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