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唐代又完成了瓷器技術的輸出高麗人不喜歡喝茶,所以宋人現在已沒有優勢技術可以輸出了,相反,高麗瓷在國際市場上成了宋瓷的最強勁競爭對手,甚至反過來賣給中國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的典型。
所以宋人已經喪失了針對高麗的所有貿易優勢,現在恢復貿易也只會帶來鉅額的貿易逆差,而馬匹又屬於戰略物質,即使高麗也在限制向中國的輸出,這麼仔仔細細算下來,跟高麗往來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更讓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雪上加霜。
趙構不是個傻的,他那一幫各有神通的手下也更是聰明極了的,特別是對經濟最為敏感的趙開,已經詳細地把情況分析清楚上書給趙構了。趙構看完之後更鬱悶了。
高麗這個小國,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小人”之國,對大宋並不是始終如一地“忠誠”的,經常半途換主子。雖然站在國與國的利益上看這種見風使舵的做法合乎情理,無非厚非;可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看就真的覺得這個國家真的是太不可靠了。
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初建,高麗第一個官方使節向北宋“呈現方物”,開啟了中朝之間的通商貿易往來。但是自遼國崛起,威脅大宋的地位後,朝鮮便停止了跟北宋的來往,轉投遼國懷抱。直到遼國沒落後,高麗才重新派遣使節來宋。
此後,在公元11世紀70年代始至12世紀前半葉這個時期,高麗對宋的“朝貢”顯得特別積極,其因為一方面是經濟上能“得厚利”,另一方面是吸收宋朝先進文化的需要:據高麗史記載,公元1058年高麗文宗“王欲於耽羅及靈巖,伐材造大船,將通於宋”,對此,“內史問下省”表示反對說:“國家結好北朝指遼,邊無警急,民樂其生,以此保邦,上策也,況我國文物禮樂,興行已久,商舶絡繹,珍寶日至,其於中國指宋朝實無所資。”前者說明高麗與宋交通的原因,後者則說明了高麗與宋繼續斷交的理由;但可以明顯看到,高麗向宋王朝積極“朝貢”的原因是在經濟上、文化上能得到極大的利益。
而在當時,北宋願意這樣供養高麗,是想要結成聯盟,以抵遼、金之壓力。因此,宋政府對高麗使節給予相當的禮遇。如1070年高麗使者來了百十人來,其招待規格是跟西夏使節一樣的,到了政和公元11111118年年間,其地位已經上升為國信,招待規格在夏國之上。
1125年,金國滅遼之後,同年大舉南下首次攻宋。次年四月,金人俘虜徽、欽二宗以及皇室成員、后妃等3000多人北歸,同時還蒐羅了北宋朝廷的所有禮器、書籍、工匠等,北宋宣告滅亡。
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即位後,定都杭州。因為靖康之恥,南宋竭力勸說高麗與自己聯合,共同對付金。然而此時的高麗已經非常清楚南宋政權並沒有克金的能力,為了自保,它自然不敢作出挑釁金國的舉動,那可是以卵擊石的蠢事。
南宋猶如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難以支撐,只能偏安江南,然而金國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們派出騎兵頻繁南下深入南宋內地,大肆侵掠一番,然後揚長而去。為了克金,南宋迫切需要外援,而且趙構並不是沒有做出過努力。
1128年,趙構派楊應誠出使高麗。楊應誠在出使的時候有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他上書高宗說:“高麗與金國陸上相鄰,相距甚近,我這次出使三韓,定會結好高麗,以便從高麗迎接徽、欽二宗回國。”楊應誠等給高麗國王帶去了很多金帛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