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要與張賓交換意見。(石勒稱王以後對張賓依舊十分敬重,即使是上朝之時,也從不直呼其名,都以&ldo;右侯&rdo;稱呼,一個晉朝計程車人在石勒的心目中能達到這樣的地位,實在是相當不容易的。)
(談到張賓這次提出的計謀,或者應該說是計劃,我們不得不對張賓對形勢判斷的正確感到嘆服。幽、並一帶當時已經成為石勒勢力的中心,而冀州、青州等地,也在他所能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只要假以時日潛心經營,石勒將在黃河下游一帶形成自己強大的勢力,這是張賓所能清楚看到的,也是被後來歷史的發展所證實了的。而反觀劉聰的勢力,自從攻下洛陽之後,其主力部隊如劉曜軍正在西線一帶進行掃蕩,且局勢並不顯得有利,劉曜由於攻打長安失敗還被劉聰貶了職。同時,由於漢軍內部的組成及其複雜,各部相互猜忌,戰鬥力已經遠不如前,儘管劉聰和朝中大臣對石勒一直存有戒心,但由於王彌被殺,無力東顧,所以事實上已失去了對石勒部的控制。同時,江南晉軍雖弱,但在後方未穩,且士氣不高的情況下貿然南下,勢必造成戰線拉長,且有全軍潰敗的危險。張賓在對這些事實有一個清楚分析的基礎上,直接指出三種觀點的問題所在,給出了石勒下一步(甚至可以說是後面的整個行動)的行動方向,也基本上奠定了這以後十數年中國的整體形勢。張賓是漢人,他的這一計劃實際上也使得漢人政權晉得以保全,退兵對於雙方皆有所利。南方得到的是安定,北方儘管戰亂繼續,卻由於石勒軍重心的確定而轉向穩定方向發展。)
石勒引兵從葛陂北還,所過之處都已堅壁清野,沒有任何戰利品可以搶奪。兵士飢病交加,還出現了&ldo;士卒相食&rdo;的事件,到達黃河時,與晉將向冰相遇。石勒將要渡河,擔心向冰半路邀擊,他又採用張賓之計,以輕騎兵抄小道襲擊向冰,大破晉軍,石勒渡過黃河,重新恢復了軍中士氣,長驅軍隊直逼鄴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