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住的高臺子的西路口,農業銀行宿舍的西側,水上公園門東二十米遠的地方,其前身是已搬到老菜市場的醬鹽店。那時不上學,街道辦公室成了我們玩耍的主要場所。我拿著鑰匙開門時,身後總是跟著一大群小孩子。辦公室是前後兩進院子,放著兩把太師椅和一個老舊的八仙桌。三抽屜的辦公桌是禁區,鑰匙從未給過我。而那隻古色古香的大立櫃才是最神秘的地方,好容易開啟一次,發現好東西特多,我就從裡面偷拿一些好玩的東西,印象最深的是農業銀行的儲蓄卡,好像有幾百上千張,都散發給了小夥伴。還有就是一隻廢舊的電話用的大幹電池,剝開鉛皮賣了五分錢,挖出的漿糊裝滿了一瓶子,乾電池內層纏著的長長的絲線,都給了女孩子們當跳繩,再裡面,是黑炭石,砸碎了分給大家當粉筆,最核心的是一隻又粗又長的黑炭棒,像只大鋼筆,那隻能屬於我本人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街道居民大會,是發現我們居民區的一個屋牆上有“反標”。先是派出所來照相,又在夜裡召開全體居民大會排查。最後搞清楚了,是一個小孩先在牆磚上刻“毛主席萬歲”,另一個小孩又在上面刻“打倒劉少奇”,陰差陽錯,成了反標。結果是,那兩個孩子和其父母被叫到街道里狠訓了一頓,回家自然又免不了一頓痛打。我們則是緊緊跟在後頭,高呼著革命口號,還跟著鬥了那兩個小孩好幾次呢!
……
街道的故事太多,真全寫出來,那要是一部大書了。就此打住吧,但願這些零零碎碎的記述,能喚起老運河街人的美好回憶。
2007年10月26日。 最好的txt下載網
老貨場
縣城裡有許多貨場,數火車站的最大,又因為歷史最久,我們叫它老貨場。
說它老,那是因為解放前就有了。運河鎮的前身大榆樹街是有名的水旱碼頭,南北水運和鐵路運輸的交匯處,貨物的轉運,離不開週轉存貨的貨場。當年貨運一定很繁忙,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還加修了一條鐵路,因為戰爭失敗,未及完工,只留下路基,就是文化館西面的高臺子。當年挖防空洞,幾鍁下去,就能挖出築路的石子來。
說它大,那是因為無邊無際。西來的列車過了運河鐵路橋不遠,有一個搬道岔,客車直行進火車站,貨車則南行。南行一百米,就算是進入貨場了,車廂開啟來,兩邊卸貨,多是石頭、沙子、木材和煤炭。一路卸下去,直抵最南面的大運河堰下。然後再朝西走,走到港務局碼頭上的吊車邊。這些地方卸的東西,除了上述的幾種外,更多的是好吃的,好用的,還有諸如瓷器、化肥、日用品之類,大都用帆布蓋上,還要有專人看管,因為貨場周邊沒有院牆。貨場順著鐵道向兩邊擴充套件開來,正是貨到哪兒,哪兒就是貨場。反正那年月,空地就是多。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貨場裡集中展示的,卻是物質上的富足。於是那地方,就成了人們獵富的最佳場所,我們小孩子,也有事沒事,到貨場去玩一圈,總是滿載而歸。
最無人看管的貨場區域,是現在的立交橋,也就是當年的火車搬道口向北。火車停在那兒,一二十個車廂兩邊的鐵門一開啟,大石頭、煤炭、木材便一卸而下,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夜裡,卸貨聲轟轟不斷,吵得你根本睡不著覺。睡不著就想,明天要早起,拾好東西去。
橫七豎八堆積的木材,可以鑽進間隙裡捉迷藏,可以剝松木的皮當柴燒,可以扣下大塊黃燦燦的松香,燒化了整成各種造型。想惡作劇了,就站在鐵道上崖,用腳推松木,看它們滾落四散的樣子,像被解放軍打敗的兵。夏天時,乾脆把木頭推進鐵道下面的魚塘裡去,一群小孩子抱著它,一齊用雙腳拍打著水花,像軍艦一樣在水裡飛行。或者爭相騎在木頭上,像騎戰馬,誰在上面呆的時間長,誰就可以一直騎下去。大家越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