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杜先生呷了一口茶,繼續對我講述道:

”咱們中國的醫學主要講辯證論治,所以說,不是千人一面。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體質,古人講‘望聞問切’,需要綜合病人多種病機,最後才可以開藥療愈。

中國的醫生療病,也有分很多流派。

比如,我們所說的傷寒流派,就創立於東漢時期,主要是以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為基礎,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

這本書被奉為經典,張仲景本人也被人尊稱為醫聖,是影響最廣的一個學派。

第二個就是大家所說的寒涼學派,它又稱河間派。

是著名的金元大家劉元素所創,他主攻火熱病機,提出六氣皆從火化之說,創火熱論,治病多用寒涼藥物。

因為這人住在河間,又稱河間學派。

第三個學派就是易水學派。

易水學派:金代醫家張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內經》《中藏經》的啟示下,以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的論點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與演變,歸納用藥,執簡馭繁,創立了“臟腑病機學說”,對後世醫家頗有影響。

第四個,叫攻邪學派。

他以金元大家張從正為代表,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張治療應以驅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對濫用補法。

從一個側面深化了中醫治則理論,並豐富了臨床經驗。

第五個,叫補土學派:

又稱溫補學派,金元大家李杲認為“人以胃氣為本”,獨重後天脾胃,創立“脾胃論”,長於溫補之法。

第六個,叫滋陰學派:

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劉完素“火熱論”的影響,又接受李杲“內傷論”的觀點,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新論,治病多用滋陰降火之法。

第七個,叫溫補學派:

明代薛已、張介賓、趙獻可、孫一奎、李中梓諸醫家重視命門水火的研究。

探討臟腑病機逐漸側重於虛損病證,形成了善用溫補的特點。充實發展了命門學說,使中醫理論有所突破。

第八個,叫溫病學派:

明代末年,溫疫流行,用傷寒治法無效,以明代吳又可為開創,清代葉天士、吳瑭為中堅,對外感熱病的治療規律進行了大膽探索,提出了溫疫病機和溫病學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這八大醫學流派,成為祖國醫學發展程序中的主要鏈條與脈絡,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中醫發展、演變、日臻完善的軌跡。

至於歷史上的眾多醫家,其中包括那些名垂青史的歷代名醫,技藝高超,著述頗豐,但未有明顯的學派傾向,但是也值得我們銘記。

中醫流派是歷史的產物,是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醫界後人萬分珍視。

但是中醫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臨床實踐與經驗的積累,要靠醫生的醫療水平與能力。因此,在培養共性的同時,要更注重培養和發展醫者的個性。

對不同流派的繼承和實踐,是造就特色中醫的重要方式,也是繁榮中醫學術,倡導百家爭鳴,豐富中醫內涵。

所以我們一線醫學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要多交流學習,才能取長補短,不斷造福病患……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大學戀愛後,學姐高冷人設崩塌了

大學戀愛後,學姐高冷人設崩塌了

我不下人間
關於大學戀愛後,學姐高冷人設崩塌了: [都市日常]〔大學半真實生活體驗〕(偏日常+1V1+無系統+學姐+校園戀愛)(女主十章內出現)“兒子,你爸其實是龍國首富!”老媽的一句話直接給林尋幹懵了。在工地搬磚的老爸成了龍國首富?在某個飯店洗碗的老媽居然是貴族名媛?突如其來的真相,讓林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成了人人羨慕的富二代,還考上了知名高校南大。更重要的是,他認識瞭如同仙女般的高冷學姐
都市 連載 3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