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1/2頁)
黃仁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居正用布袍代替錦袍,以牛角腰帶代替玉帶,穿著這樣的喪服在文淵閣照常辦事。皇帝批准了他的請求,停發他的官俸,但同時命令官中按時致送柴火油鹽等日用品,光祿寺致送酒宴,以示關懷優待。倒張不遂的官員大批桂冠離職,他們推託說身體衰弱或家人有故,所以請求給假或退休。此時北京城內還發現傳單,內容是揭露張居正謀逆不軌。東廠人員追查傳單的印製者沒有結果,只好把它們銷毀,不再呈報給皇帝,以免另生枝節。
次年,即1578年,張居正服用紅袍玉帶參與了皇帝的大婚典禮。禮畢後又換上市袍角帶回籍葬父。他從陽曆4月中旬離京,7月中旬返京,時間長達3個月。即使在離京期間,他仍然處理重要政務。因為凡屬重要檔案,皇帝還要特派飛騎傳送到離京1000裡的江陵張宅請張先生區處。
張居正這一次的旅行,排場之浩大,氣勢之炬赫,當然都在錦衣衛人員的耳目之中。但錦衣衛的主管者是馮保,他必然會合乎分寸地呈報於御前。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元輔的坐轎要32個轎優扛抬,內分臥室及客室,還有小撞兩名在內伺候。隨從的侍衛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隊鳥鏡手,乃是總兵戚繼光所委派,而烏鐵在當日尚屬時髦的火器。張居正行經各地,不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當地的藩王也打破傳統出府迎送,和元輔張先生行賓主之禮。
隊伍行抵河南新鄭縣,張居正見到了被廢鄉居的故友高拱。兩人相見,恍如夢寐。張居正盡力棄嫌修好,指著自己的鬢邊白髮,對高拱感慨不已。高拱當時已經治病,兩人見面後僅僅幾個月,他就與世長辭了。張居正絕對沒有預料到,他和高拱之間的嫌隙,不僅役有隨著這次會面而消研,而且還在他們身後別生枝節,引出了可悲的結果。
1578年前後,年輕的皇帝對張居正的信任達到最高點。這種罕見的情誼在張居正離京以前的一次君臣談話中表現得最為充分。張先生啟奏說,他前番的被攻擊,原因在於一心為朝廷辦事,不顧其他,以致怨訪交集;萬曆則表示他非常明白,張先生的忠忱的確義薄雲天。說完以後,君臣感極而泣。張居正回籍葬父,這3個月的陵違離別,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所以更顯得特別長久。待至元輔返京,萬曆在欣慰之餘,更增加了對張先生的倚重。這年秋天,張居正的母親趙氏,經由大運河到達北京。不久她就被宣召進宮與兩位太后相見,加思免行國禮而行家人之利,並贈給她以各項珍貴的禮品。在接受這些信任和榮寵之際,張居正母子不明白也不可能明白這樣一個事實:皇室的情誼不同於世俗,它不具有世俗友誼的那種由於互相關懷而產生的永久性。
1578年皇帝的大婚,並不是什麼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當時皇帝年僅14,皇后年僅12太皇后王氏是平民的女兒,萬曆和她結婚,完全是依從母后慈聖的願望。她望孫心切,而且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皇后一經冊立,皇帝再冊上其他妃嬪即為合法,她們都可以為皇帝生兒育女。
王皇后是一個不幸的女性,後來被濫為孝端皇后。她享有宮廷內的一切尊榮,但是缺乏一個普通妻子可以得到的快樂。在實際上,她只展一種制度的附件。按照傳統的習慣,她有義務或者說是權利侍候皇帝的嫡母仁聖太后,譬如扶持太后下轎;皇帝另娶妃嬪,她又要率領這些女人拜告祖廟。這種種禮節,她都能按部就班地照辦不誤,所以被稱為孝端。但是,她也留給人們以另一種記憶,即經常拷打宮女,並有很多人死於杖下。
萬曆並不只是對皇后沒有興趣,他對其他妃嬪也同樣沒有興趣。在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女人還要在幾年之後才與他邂逅相遇。這時,他感到空虛和煩躁。宮廷固然偉大,但是單調。即使有宮室的畫棟雕樑和其他豪華裝飾,紫禁城也無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複。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