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以前的各個朝代相比,本朝的宮廷開支最為浩大。紫禁城佔地四分之三方里,各個宮殿上蓋琉璃瓦,前後左右有無數的朱門和迴廊,宮殿下面的臺階都用漢白玉石砌築,真是極盡豪華。皇城環繞紫禁城,佔地三萬裡有餘。皇城內有馳道和人工開鑿的湖泊,以備馳馬划船和其他遊覽之用。建築物除去皇家別墅之外,還有寺院、高階宦官的住宅。為皇室服務的機構,例如烤講訪、造酒坊、甜食訪、兵胄坊、馬房以至印書藏書的廠庫也都集中在這裡,使皇室所需的百物,都不必假手於外。各個廠庫、寺廟、坊舍均由專任的宦官掌握,共有24個機構,習稱十四監。直到萬曆初年,宦官的總數已逾二萬,而且還在不斷膨脹。最高階的宦官,地位可與最高階的文武官員相符。宮女的數字,至少也在三千以上。為這些人的死亡所準備的棺木,一次即達加口之多。
從本朝創業之君開始,就形成了如下的一種觀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士,不需要有專門的皇室莊園的收入,以供宮廷開支之用。宮廷所需的物品,來自全國稅收中劃出來的一大部分實物,包括木材、金屬等各種原料,也包括綢緞、瓷器等製成品。皇家的開支可以不受限制,官員們卻只能在極度節儉的原則下生活,更不必說這些宦官宮女。所以,本朝的官員、宦官的法定薪給都十分微薄。
這種不公平的現象當然不能持久。到14世紀初,大部分的高階官員和宦官都已經過著十分奢侈的生活。尤其是高階宦官更為人所艷羨,他們不但在皇城內築有精美的住宅,而且根據傳統習慣,他們也有相好的宮女,同居如同夫婦。他們沒有子女,但不乏大批乾兒、侄子、外甥的趨奉,因而也頗不寂寞。至於招權納賄,則更是題內的應有文章。
一般的宦官也有他們的額外收入。掌管皇家的各個倉庫,就是他們的生財之道。各省上繳給皇室專用的實物,必須經過檢驗,認為質量合乎標準才能入庫,否則就拒絕接受,解送實物的人員就會長期滯留在北京而不能回家。實際上,所謂質量並無一定的規格,可以由宦官及其中介入隨心所欲地決定。如果解送實物的人員懂得其中的奧妙,贈送中介人以相當款項,中介人扣除佣金後再轉手送給宦官,所繳實物就可以被接納入庫。
既然納賄可以使劣質物品變為優質,所以,除了皇室成員自用的物品以外,以次充好的現象就不斷發生。其中受到損害最大的是京軍。因為按規定,他們的服裝也是由宦官掌管的,以次充好的結果使他們獲得的軍服質量極為低劣。當時最有權威的倉庫中介人名叫李偉,爵封武清伯,他是慈聖太后的父親,當今皇帝的外祖父。劣質的棉布透過他而進入倉庫,再發給軍士,就勢所必至地引起了無數的怨言和指責。萬曆皇帝接到臣僚們對此事的控告,親自拿了一匹這種劣質棉布呈進於慈聖太后之前。太后既愧且怒,表示要按國法處置。這時,大學士張居正施展了他的政治才能,他出面調解,達成了一個保全太后一家面子的協議:李偉毋須向法庭報到,他所受的懲罰是被召喚到宮門外申飭一頓,保證不得再犯。事情告一段落以後,張居正又在馮保的合作下乘機大批撤換管理倉庫的宦官,並很自信地向別人表示,這種需索&ot;鋪墊費&ot;的陋習業已禁絕。
總的來說,萬曆即位以後的第一個10年,即從1572年到1582年,為本朝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10年。北方的&ot;虜患&ot;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思也已絕跡。承平日久,國家的府庫隨之而日見充實。這些超出預計的成就,自不能不歸功於內閣大學士張居正。這就怪不得張先生偶感腹疼,皇帝要親手調製椒湯麵給先生食用。慈聖太后對張先生也是言聽計從。她一向是一個虔誠的信神奉佛的女人,有一次曾準備用自己的私蓄修築豚州娘娘廟,後來聽從了張居正的勸告,把這筆錢改用於修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