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李膺等目無法紀,妖言惑眾,罪不可盡免,以後不準入朝為官!
宦官們對皇帝的處理方法基本滿意,因為他們的為人原則,是百分之百的&ldo;求財不求氣&rdo;,一句話:&ldo;我發我的財,你做你的官,咱井水不犯河水,可若誰真的犯了我,我也不客氣。&rdo;對於嚴重冒犯他們的李膺等人,能整死是最好,但眼下看來,整死他們的難度太大,連皇帝都騎虎難下了,既然如此,就退而求其次好了,反正他們以後不當官,也就再也妨礙不到我們了。
所以宦官們也沒意見。
就這麼著,放了。李膺等獲釋之日,太學生們歡呼雀躍,他們由此便有了一種思想:邪不侵正,只要正氣凜然,奸惡必然有伏法的一天。這種思想不但太學生有,連陳蕃、竇武都有,可實際上,這是錯的。
奸惡當然有伏法的一天,這沒錯,錯就錯在讓奸惡伏法的條件不是&ldo;正氣凜然&rdo;,或者說僅僅&ldo;正氣凜然&rdo;是不夠的,還需要策略和方法,而這些恰恰是義憤填膺的東漢&ldo;憤青&rdo;們看不到的,即便是作為首領的陳蕃和竇武也沒看到,甚至李膺也沒看到,他們都偏執的向著一個方向去思考問題,那就是&ldo;激進&rdo;。
李膺出獄後不到一年,桓帝便死了,死時三十六歲,竟然無後,這就樂壞了竇武,從李膺等被救出來那一刻起,竇武就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可以和宦官陣營匹敵了,他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恢復昔日外戚豪門的榮光,巴不得有一天做個梁冀第二,因此他立刻聯合自己的女兒、當時的竇太后,立了桓帝的侄子,十二歲的劉宏為帝,史稱靈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