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顆顆紅心滴滴碧血,匡扶之情,躍然紙上,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惹得皇帝大怒,宦官越加猖獗。
2、輿論抨擊;
數萬太學生聚集起來,大罵太監,評論時政,翻黑幕、揭老底,把朝廷內的齷齪事掀個底朝天,順便煽動老百姓一起鬧,不要以為這幫高校生不懂得百姓語言,相反,他們非常喜歡用&ldo;民謠&rdo;的方式來揭露黑暗、發動群眾,東漢的民謠又叫&ldo;風謠&rdo;,隨風而散,傳播速度奇快,太學生們把國家大事做成風謠,向著老百姓那麼一吹,彷彿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就起來了,比如李膺和陳蕃的事跡,當時的風謠就這麼唱的:&ldo;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rdo;很押韻,很好聽,且概括性極強,利於推廣。
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搞得誰都害怕,包括皇帝。
3、學嘲
如果上書沒有用,輿論也無法改變事實,那麼太學生們最後一招就使將出來‐‐鬧學嘲。學嘲,是太學生們最後的底線,所以每個太學生心裡都有這麼一句話:不要逼我出手!
東漢時的學嘲,是老師們首先上陣,後面跟著幾千學生,人人手捧一封上書,向皇帝請願,這時候你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否則,太學生們就要大鬧皇城了。比如某人得罪了宦官,將要被殺,太學生們要求釋放此人,皇帝如果不答應,那好,幾千太學生就組成人牆,不許處死犯人,一定要殺,先殺我們。
沒有一個皇帝敢殺幾千太學生,就是幾百、幾十都不敢,因為他們雖然昏聵,但還不是桀紂,多少還想著留個名聲給後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