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英雄救美 (第1/2頁)
尚書府的楊佩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已是秋季,但陽光和煦,並無多少寒意。
也許是肚子餓了,林思安只覺得北京的街頭巷尾,處處瀰漫著各種小吃的香氣。
炸醬麵、煎餅果子、地方特色的飯館等傳統餐飲鋪子香氣四溢,刺激著林思安的味蕾。
走到衚衕口,有一家小店,是窄小的門面,進門是煤灶,煤灶上放了一口大鍋,熱氣騰騰。
一望而知,裡面只賣點麵條和饅頭,這就是被京城的人戲稱為“二葷鋪”的小鋪子。
林思安兩碗炸醬麵下肚,額頭就上有汗珠子滲出來了。
一結賬,20銅板。
林思安掏出一枚銀元付帳,夥計找回來112個銅板。
原以為一個銀元兌換100個銅板,看來民國時期,銀元與銅板的兌換率並非固定不變,目前一銀元能兌換132個銅板。
這1000個銀元的價值,顯然高於林浩的預期,心裡還是有些高興。
“掌櫃的,請問這附近有沒有中……呃,牙行呢?”
林思遠向店主打探道。
他差點說漏嘴,說成中介,但想起中介這個稱呼,在這個時代應該還沒有。
“哎喲先生,客氣了!叫我老王就可以了!”
隨後,店主老王便說了,出了衚衕口往南走約十分鐘,看見一個標誌性的鐘鼓樓,再往路西走上幾十步,便有家大牙行。
說起京城啊,那簡直就是個大號的豆腐塊兒,四四方方,規規矩矩,跟用尺子量過似的。
街啊巷的,從北往南溜達,再從東往西晃悠,一個彎兒都不帶拐的。
住這兒的人,甭管你是小屁孩兒還是老頑童,提起方向來都統一口徑——
“東西南北”,絕不跟你玩“上下左右”那套迷魂陣。
你要是在這兒問路啊,保準兒人家不會指著你鼻子說“往左轉還是右轉”,而是直接甩出一句:“喏,往東走仨衚衕,再朝南一拐,就到了!”那架勢,就像是在給GpS導航配音似的,專業又逗趣。
林思安聽了老王的話,道過謝,又買了十個肉包子,出衚衕口,趁沒人注意時,心念一動,把10個包子放進空間裡面,然後往南直走。
這十多分鐘的路,走起來嘛,沒個二十分鐘還真下不來!
林浩這傢伙,明明可以坐車享受飛馳人生的快感,哪怕是人力車也拉風啊!
但他偏偏要低調,要接地氣兒。
“得嘞,就當是消食兒散步了!”他心裡這麼琢磨著。
一出門,那熱鬧勁兒!
跟炸了鍋似的,梆子響、二胡拉、鑼鼓咚咚咚,簡直是古代版的交響樂現場直播。
一路延伸著三四座由堅固木板搭建的戲樓。
樓前掛滿了色彩斑斕的布幡,上面以金墨或遒勁的黑字寫著:
“茶館相聲夜。”
“童伶京劇《貴妃醉酒》。”
“畹華、秋海棠合演《鋸沙鍋》。”之類的。
街角,幾位車伕著青灰短襖、粗布褲,腳蹬千層底黑布鞋,褲腳輕束,樸素而堅韌。
手持自制旱菸,煙霧繚繞中,靜候生意。
這些人,以汗水換溫飽,在民國市井中,默默承載生活重擔,不容易啊!
“中華民族萬歲!!!”
“援助綏遠抗戰!!!”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這時候,前面來了一群學生,打出了“反對華北自治”、“抗日救國”等標語;
不斷揮舞拳頭,大聲呼喊口號!
聲勢浩大,市民圍觀;
也有被群情激昂的遊行隊伍感染加入進去的。
林思安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