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第1/2頁)
祝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了,既然詩賦一道你已醇熟了,接下來我便教你論與策。容展,你可知道論策的區別在何處?」
謝舒回憶片刻道:「論是根據歷史典故談談看法,至於策,便是先是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
姜鴻點頭道:「不錯,策是從時事命題,而論和詩賦一樣從四書五經中擷取某句文字作為題目,只是論擷取的都是一段史實。
比如我那一年主持的考試便是擷取《漢書》賈誼列傳中一句話『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039;要求根據這句話來展開議論。這題目看似簡單,可你知道嗎?論還有許多衍義,考生表述的不僅僅是題目中的意思,還需要就題目出處的背景,任務以及觀念等等發表議論,所以格式也很重要!」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是科舉文會寫一些科舉內容為以後謝舒考上功名鋪墊,也有說服力一點,還望理解!
第053章
格式, 這個謝舒也知道一點,就像現代寫議論文一樣,最好由三個部分組成, 立論、論證, 最後在進行結論, 其中總要一些技巧, 或是承前啟後, 或是首尾呼應等等。
之前謝舒也研究過古代一些試論,雖賞讀過不少,但未曾以考試的目光看待過它們。
謝舒虛心道:「還請老師賜教。」
姜鴻淡淡道:「一般來說, 詩賦最多八百字到頭,可論往往上千字,因為試論這樣的體裁長於說理,能夠體現人的思辨能力, 所謂窮有數, 追無形正是這個道理。
所以寫論, 最重要的便是思路清晰,在科舉考試之中, 為一目瞭然, 通常會以『論曰』開始, 再以「謹論」結束, 像剛剛我說的那道題目, 一名考生的試論是這樣解答的:『論曰:漢興,本恭儉,革弊末』最後再以「則固之善志, 逮與《春秋》褒貶萬一矣。謹論。』結束。」1
謝舒聽到這裡, 已是明白過來, 這論有著開頭與結尾的固定短語,有點像是數學解題格式
不過老師既然列舉的這篇文章,並不只是想告訴他這個。
雖然老師只說了開頭與結尾,但謝舒卻已察覺到此文的與眾不同之處。
此文不僅開篇十分引人入勝,先點明賈誼的政治主張以及他的才華,結尾居然駁斥了這齣自《前漢書》的考題。
因為最後那句話的意思分明是諷刺,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班固真是善於寫史啊,他所用的春秋筆法來褒貶人物,卻不及《春秋》的萬分之一。
謝舒忍不住開口道:「老師,您列舉的這篇試論實在是讓人耳目一新,能否借學生一觀。」
姜鴻見他只聽首尾兩句,便看出其中的關竅,露出幾分讚許之色,然後才將這篇《賈誼不至公卿論》拿了出來,交給謝舒。
謝舒將文章接到手中,便迫不及待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他時而默讀點頭,時而吟誦幾句。
直到這篇試論讀完,謝舒才平復好澎湃的心緒,他抬起頭的時候,看向姜鴻的眼神已是湛湛發亮。
姜鴻不禁心頭感慨起來,其實他一開始看到謝舒,只是見他身份剛好符合自己的要求,心志氣度皆為上品,因此才做出收他為徒的決定,在此之前,姜鴻對謝舒的才學與天資並沒有什麼想法。
畢竟姜鴻有足夠的自信,即便是庸才到了他的手裡,考取功名也不在話下,況且前面他還教導過呂朔這樣萬中無一的天才,而能夠比得上呂朔的又有幾人呢?
所以姜鴻便不再考慮,但姜鴻並沒有想到他這位倉促中收下的學生,竟然給了他這樣大的意外,不僅天賦如此出色,他對於文學上的興趣也是十分少見。
姜鴻忽然隱隱有一個想法,他這位學生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甚至超過
姜鴻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