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1/3頁)
以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贏粲從先帝臨終傳位以來,就是贏朝如此多年以來最出色的皇帝。他與先帝到末年的寬容與對老臣的惻坦之心不同,他既能對朝中弊亂下手嚴懲,也能延續先帝任君的政風,什麼朝後與大臣們遊花園侃天,也是常有的。他將大多數的心思放在政務上,柏子青入宮以前,這種事還從未有發生過。
秦公公想,既然如此,也只能來日方長,&ldo;那老奴就先行告退了。&rdo;
柏子青笑著點頭,&ldo;麻煩秦公公了。&rdo;拿到東西後他心情大好,甘露殿沒有專用來寫東西的桌子,他便帶著小九跑到偏殿去,擼著袖子磨墨,想看看有什麼可以摘抄出來的。
贏國這幾年重科舉。百姓們安居樂業,也都有機會將自家的孩子送去學堂讀書。在先帝的時期,狀元及第意味著前程似錦。柏子青記得,在他小一些的時候,便見過一位姓趙的新科狀元,那時整條主道都壅塞不通。人群一重重地相疊,他隨著母親長平公主坐在轎輦中,被人群擠的來回搖晃。那時長平公主便與他感慨:嶺雲回首新金榜,玉闕高看到海門。
什麼前程似錦,走上人生巔峰,都不為過。
柏子青想,這個科舉可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也難怪有人要在這上面動手腳。他將張珣幾人的試卷都翻開,從帖經和策問看起,一邊在另一張新紙上塗塗畫畫。他一頁一頁有耐心地翻看,看到張珣這裡,還是眼前一亮。
從太上皇傳下來的科考制分為三門類別:一為帖經;二為策問;三為詩賦。
帖經是用紙覆蓋左右兩邊的字,中間隔開一行,另外裁紙帖蓋,主考官在四書五經中節選段落,讓考試者填寫出其中內容。策問則是由當朝的問題為題,讓考試者寫作,詩賦亦是。到了先帝時期,為了變化,則由禮部安排,不經年將詩賦改成用篇、表、論、贊為體裁的雜文,也是作文章。但柏子青看來看去,還是覺得不論是立意還是文采,都是張珣的最佳了。
尤其是那篇策問,實在有當朝有抱負者的寬宏思量。
柏子青快速過一遍文章,再細細研讀,手上握一隻小筆也寫的飛快。他幾乎是一口氣連寫了十多條改革科舉制度的建議,又從張珣那裡挑了許多可用的,加以修改完善,工工整整地總結了三頁紙,才終於放下筆,舒了一口氣。他拿起桌上的紙,吹了吹微濕的墨跡,一旁的小九很是好奇的模樣,也朝紙上看。
&ldo;公子,您這是寫的什麼?&rdo;
&ldo;沒什麼,一些建議罷了。&rdo;
&ldo;建議?&rdo;
&ldo;是啊,給贏粲的。&rdo;柏子青補充道,&ldo;他也許能用的著。&rdo;
&ldo;所以剛才秦公公說您找皇上要這些東西,皇上又費了這麼大功夫給您找這些東西……到頭來您只是為了給他寫建議?&rdo;
柏子青笑了,&ldo;也不全算吧。&rdo;他對張珣還是有所疑慮,既然崔道融也沒發現他與朝廷的官員或是與贏粲有什麼牽連,他也便暫且相信。從文人的筆下去探尋一個人的內心,是最方便不過的事了。
柏子青想到秦公公為難的臉色,這才想起一個人來,那就是禮部尚書紀仄。
這個紀仄也有三個兒子,最小的那個姑且也算有過一面之緣,就是柏昀曾經的好友,那個從馬上摔下來的紈絝少爺紀詁。
雖然紀仄這三個兒子沒一個有太大的出息,能光宗耀祖,但這位紀大人卻是個人物。既能巧妙周旋在各部中,又能誰也不得罪,不依附誰也不被誰依附,關於科舉的條例還年年能有新的招數上奏,也確實有些本領。
柏舒與他說,最怕的其實並不是參與其中,而是嚴懲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