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第1/2頁)
張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是無奈的結束,平靜的淪陷,沉默的消失,遮掩了22年孤懸海外,壯心不改的歲月,留下了大明王朝300年最後一曲餘音。
引臺灣延平郡王鄭經的詩作《悲中原未復》一段,作為對這個政權所有的歪曲,以及對於他走過的所有道路的註解。
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
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
第二十四章 南明的滅亡之路
【一】
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ldo;大順&rdo;朝皇帝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文武官員大多投降,崇禎帝煤山上吊,天子守邊關,君王死社稷。統治中國266年的明王朝至此滅亡。而後寧遠總兵吳三桂向清朝投降,四月十三日,吳三桂與清軍聯軍,在山海關之戰中大破李自成20萬大軍,曇花一現的大順政權就此崩潰。隨後吳三桂充當清朝急先鋒,先追殺李自成,再南下進攻南明政權,終助清王朝一統天下,建立了全國一統的大清帝國。
後人皆把1644年看做歷史的拐點,特別是看成明王朝結束。而事實上,崇禎自盡後,明王朝並未完全喪失生機,當時忠於明王朝的遺臣們,在那一年並未認識到明王朝即將垮臺,相反大多認為南明就要開始。在明朝滅亡後繼續建立政權的南明王朝,完全有機會免於滅亡,甚至統一天下。然而歷史的機會,被一次次無情地錯失。
且讓我們來看看整個過程。
公元1644年吳三桂借清兵入關,後人皆認為他是漢奸,但是在當時,許多人不這麼看。比如南明名臣,後來死守揚州,不屈而死的南明弘光政權督師史可法,就曾對吳三桂,乃至對清軍寄予厚望。在吳三桂山海關破李自成,引兵南下時,史可法大為興奮,對好友劉宗周讚嘆說:&ldo;吳將軍(吳三桂)忠義,欲效忠武也。&rdo;把吳三桂比作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吳三桂借清兵的行為,被看做是郭子儀借回鶻兵平定安祿山的翻版。在彼時南明政權內部,&ldo;借擄平寇&rdo;是許多大臣的共識,包括史可法、錢謙益等名臣,眼中的首要敵人,依然是逼死崇禎的李自成。
今人在說清朝南下時,總說是籌謀已久的雄才大略,其實在佔領北京後,在以後怎麼辦的問題上,清朝方面也是幾度猶豫。比如和多爾袞同為輔政大臣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就曾對多爾袞說到:&ldo;佔中原不足持久,不如儘早北歸。&rdo;而許多王公貴戚也擔心清朝難以立足,皆主張搶掠後北撤。真正力主清朝建立政權的,是洪承疇等降清的漢官,在幾度猶豫之後,彼時執掌清朝大權的&ldo;攝政王&rdo;多爾袞最終決定在中原立足。為了爭得皇室貴族的支援,清軍在佔領北京後不久即發布&ldo;圈地令&rdo;,允許王公貴族在中原圈地,並有免稅待遇。有了&ldo;既得利益&rdo;,清朝上下這才同心同德,開始了全國統一戰爭。
從當時的實力分佈看,局面對清王朝未必有利。清朝在趕走李自成後,控制區域不過是淮河以北、陝西以東的土地。在當時,江南大地依然掌握在南明政權手裡。公元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權。從軍事力量看,南明弘光政權擁有兵力100餘萬,且擁有富庶的東南大地,即使不能收復中原,劃江自保絕無問題。外加張獻忠尚在四川,李自成餘部也四處活動,清朝統一全國,論局面,遠難於北宋滅亡後的金朝。
但南明政權自己給清朝幫了忙。今人皆說南明弘光帝荒淫,但南明最大的問題卻是&ldo;黨爭&rdo;。朱由菘登基前,圍繞著誰繼承帝業,各方勢力相互衝突,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主張立桂王朱常瀛,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則想立路王朱常芳,衝突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