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觀影六 (第1/4頁)
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位於雲南紅河地區的建水古城,古稱臨安,在1200年間一度是中國西南重鎮。”
斑駁褪色的硃紅城牆下,人行車往,威嚴的石獅子周圍都是玩耍的孩童和倚著它休息的大人。”]
漢朝以後,尤其是唐以後的建水人很是驚喜。
雖然路都是馬路,上面跑著的都是車子,人的穿著打扮也和他們現在天差地別,但出現的城樓、古橋都還是他們記憶中的樣子,青石板地的老街也讓大家分外熟悉。
尤其是大板井,明清建水人那太有感情了。
本地做豆腐的人家,對上面做小豆腐的過程再清楚不過了,一個個都很驚喜,為自家手藝能傳到後世而開心。
普通人看的是豆腐的製作方式和西南地區迥異的風土人情,有心人看的是地方治理。
西南地方少民眾多,和風俗文化與中原地區截然不同。
光是紀錄片裡的小城街頭,就有穿現代服裝、民族服裝、二者混搭、只帶花布斤的好幾種人,更遑論細分他們的不同民族了。
和平繁華的小城市很美好,但後面的治理他們可不覺得會輕鬆。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小城裡,古人們一眼看過去最醒目的,就是穿著反光馬甲的交警了。
不過幾秒的畫面裡,交警吹著哨子指揮交通,旁邊行人悠哉遊哉十分愜意。
這種民警關係和諧共處的原因他們清楚,但能讓不同少民也和諧共處,怎麼做到的?
[從西南小城到安徽壽縣,變化的是街道上的風土人情,不變的是人們平和悠閒的精氣神。
一輛三輪推車上,白白嫩嫩的豆腐被迅速分割成塊,剷出裝袋。
“在中國幾千年農耕史中,大豆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
已知的豆科食物中,大豆是蛋白質最豐富,也是最廉價的食物來源。
可它早期的境遇一度尷尬……”]
最近才吃上豆腐的秦漢人很是有共同感。
麥子和豆子他們以前都是白水煮煮或者蒸一蒸,也沒什麼調味料,難吃難嚼還容易胃脹氣,不是窮苦人誰吃麥飯和豆飯啊。
這也沒想到麥子和豆子磨了能做這樣多的食物。
而且沒有天幕之前,他們也不知道豆子里居然能含那麼多蛋白質,一直以為它就是個素食呢,哪能想到這個素的能提供那麼多人體所需營養。
白白的豆漿和豆腐看得人食慾大開,現在這是所有朝代都有的一道美食,不少人家都讓孩子出去買豆腐去了。
[豆腐老闆滑開石膏,倒進煮沸的豆漿裡,又盛出來倒進去反覆動作。
他經驗豐富,知道什麼時候停手最好,不會讓嫩豆腐變老。
“在煮沸的豆漿中,變性的蛋白質與石膏相遇後,迅速發生膠凝反應……”
新出鍋的嫩豆腐被一勺勺舀出,平放在模具裡裝好。
“在遙遠的年代,石膏常常出現在術士們的秘笈之中……
很多人相信,兩千年前,正是熱衷煉丹的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中用豆漿培育丹苗,碰巧加入石膏,無意間促成了豆腐誕生……”]
才被化學知識強迫灌輸的劉徹瞬間大笑出聲。
煉丹煉出了豆腐,小小圓圓的丹藥和大塊軟軟的豆腐,這種封建迷信的代言人席位就給他淮南王了。
人在淮南的劉安自從知道從古至今就朱棣一個藩王造反成功案例後,就躺平放棄了。
但他的躺平只是不造反了,現在每天熱衷的是和大學者們談天說地,一起編書,是要成為未來歷史文化方面的代言人。
只想自己的名字和編出來的書繫結在一起的劉安:勿cue,等我書好了我要發主播的,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