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有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塵是那明道證心宴上從未失態的人,但他卻也不是明道證心宴上一直笑著的。概應一直笑著的是那明道證心宴的舉辦者,問道證心閣的閣主有無心。每回都是從明道證心宴上,一直從頭笑到尾的那個。
對於每回都能在有無心的宴會上吃飽的凌微塵,對方總是很寬容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就連凌微塵被迫墜入下界的前夕,從對方宴會上帶回一根筷子的事兒也很寬容的無視了。
只是這一根筷子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真就不好猜了。但有無心是被二位天尊都以禮相待的人,可想而知對方也是自有本事的人。
問道證心閣的開山祖師是陳明道的學生之一,但對方的問道證心閣的風格,卻也不完全像其師的至真之道。反而跟諸子之首的何雲輕的道更為相像。是天生謹誡加身甘為眾生無私奉獻的至聖之道。
問道證心閣的人皆供奉四賢諸子,但卻也非外人那般先奉四賢在奉諸子,他們跟下界的命修有一點一樣,先奉何雲輕,其次是四賢諸子。如此奇怪,教人難以理解。(問道證心閣奉的是何雲輕而不是下界天道,只因問道證心閣與外人不一樣。至於怎麼個不一樣,往後作者自會解釋。)
更難理解的是問道證心閣外那一副對聯:上聯寫著“論跡不論心 論心無聖人”,下聯寫著“論心不論跡,論跡誰無失”,橫幅一條“在下不悔”。除了問道證心閣的閣主喜歡盯著那副對聯笑的高深莫測外,其他人就算有所猜測也不敢明說。
更別說,凌微塵跟那位諸子之首某些地方……大長老臉色不大好,有些東西他是不能問的,除非他也是問道證心閣的那群古怪的仙修。
溫如墨卻沒對方想的那麼多,因為他覺得想的多不利於做神仙。但你若說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也不會有機會被兩位天尊看重,挑做人間駐守的仙首。畢竟就算溫如墨優秀,還有比溫如墨更優秀的仙尊,只是那些人都沒有溫如墨合適。
永遠知分寸,身心有戒,如凌微塵一般。
“鶴童褪去妖性一身仙氣,您覺得合適嗎?”大長老思量良久,才回答了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我的鶴童又不止一個。”溫如墨有些好笑說道,他前些日子又發現了一隻鶴兒有要褪去妖性的樣子。
“那便好。不過我總覺得,這十年……怕是凌仙君以後回憶中最為清閒時刻了。”大長老輕嘆,四賢諸子和神界……世間的博弈總有一個人是要被粉身碎骨的。
歷來渡世之人,哪個落得好?倘若畏懼生死只愛名利,無體眾生之心者,如何談得上渡世之人,便是至聖先師陳明道都不敢誇下海口。
可若體一體那一位的心便能知道,這世上最為深刻的苦痛和愛恨……是世間無望超脫比自身病痛更為難以忍受,是這世間無人去全心全意的去愛而難過。
對方雖生來天地不是第一位先驅,卻有接那先驅手中火把替眾生探探前路之偉志。然而病體拖累,便是修道都極為痛苦。可對方並未為此氣餒,而是優秀有過他的老師陳明道。只是終是報恩心重,又或許他與陳明道都知道眾生需要修真界這個悟道場,於是甘願為此而死……不負眾生,只負了他的老師陳明道。
而陳明道未必就沒有因為對方要送他一個禮物,就生出阻攔之心。可陳明道卻沒有去做,因為修真界是必須出現的。所以陳明道也為了眾生負了他的學生何雲輕。
聖賢的功過,後世本就不可評說,可陳明道跟何雲輕師生之間卻是一場早已知道的悲劇。概應心有靈犀,志同卻道不合。於是先後都回歸天地,終算同歸,不孤獨了。
但青松山一事,卻又讓他覺得事情不大簡單。魔神之子,身為天魔的墨雲樓奉師命去滅青松山。青松山供奉的是道祖景之問,卻是一幫凡人道士。而清鶴跟凌微塵之間的因果似乎又有些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