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現在大家口中的比基尼,是一種泳裝形式的名稱,但其由來就是一九四五年開始的一連串氫彈試爆。然後直到一九四六年法國設計師發表這種泳裝的造型,因為太具有爆炸般的衝擊性,所以才被稱為比基尼。對當時的日本來說,雖然比基尼環礁是在第五福龍丸受到氫彈試爆波及後,此地才與日本有了強烈的連結,但那裡的海域因為常常進行氫彈試爆,因此早就是危險的海域。不過,以戰後的糧食問題來考量,遠洋漁業冒險來到該處也算是情有可原。
黑澤明的《生者的紀錄》(注35)描寫由於比基尼氫彈試爆所帶來的影響,與其遍及日本的恐慌風氣,最後精神錯亂的主角甚至將太陽當作因核戰而燃燒起來的地球。只不過有著如此強烈印象的這部電影在商業方面是以失敗收場。另外,川島雄三的《葛拉瑪島的誘惑》(注36)也是類似題材的作品。當中的「葛拉瑪島」影射的就是「比基尼環礁」。該片是以飯澤匡的作品《椰子與女人》(注37)為指令碼,而該作品的內容則是改編自「安納塔漢島」事件,那是一群漂流至荒島上的日本人,在不知道日本戰敗的情況下長期住在島上的真實事件。至於《葛拉瑪島的誘惑》的故事大綱則是一艘二戰時期的日本船因船難導致皇族成員和慰安婦漂流至無人島,於是眾人開始展開圍繞在人性慾望中的求生故事。後來在他們回到日本後,聽聞當時居住的無人島附近曾暴露在比基尼氫彈試爆的輻射下,卻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由於一九六〇年代的一些「潛規則」,因此創作不得不淡化關於核武受災者的表現。此外,也有很多人批評哥吉拉逐漸擬人化的作法。哥吉拉的舉止不但漸漸看起來越來越像人類,而且光看就知道哥吉拉是一種戲服裡套住演員演戲的東西。
這種擬人化的哥吉拉還會出現太過親民的舉止,例如對著反派怪獸招手引戰,甚至還模仿漫畫人物擺出招牌搞笑動作(注38)。
另一方面,核能的和平用途也開始進展。其中一種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放射性同位素並不是像《原子怪獸》中的科學家那樣用來擊殺恐龍,而是以產生x射線用於醫療方面。此外,也可以藉此產生人工突變來進行品種改良。不過,對人類最有利的用途就是核能發電了。一九五四年時,日本政府編列核能研究預算。接著一九六三年,日本核能發電廠正式運轉發電,以茨城縣東海村為首,各地區開始興建核電廠。由於核電廠需要冷卻水,因此興建核電廠的地理環境都是海邊。雖然這也表示核能發電廠需要有防範海嘯的對策,不過充足與否的問題,到了東日本大震災之後才獲得重視。氣仙沼市當時因大海嘯而產生的火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哥吉拉襲擊東京灣沿岸時的火災場面。
所以核能發電這種和平用途,是一種很有風險的方式。由此想來,雖然《哥吉拉》的創作背景是第五福龍丸事件,因美國的氫彈試爆導致日本受害,但發電所累積的鈽元素(注39)已多到足以製造許多搭載核彈頭的洲際飛彈。目前日本國內鈽存量有九噸,國外有三十五噸。其中有三十噸是可分裂鈽。原本應是和平用途的原子反應爐,生產了可分裂鈽,一但提煉至高濃度時便可轉用為核武。
不過,由於日本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因此絕對不允許研發及裝備核武。所以我們的核電廠需要用到鈽元素時,會將其混入混合氧化物核燃料(ox),讓鈽元素無法利用在製造核武上,而這也正當化了日本提升的鈽元素存量。然而自從東日本大地震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因為全國的核能發電廠及其相關設施停止運作,已使用過的鈽元素就變成無法忽視的問題。再加上美國政府將冷戰時期所借的三百公斤高濃度鈽元素(大約可製作五十枚核彈頭)還給日本,因此說日本國內的鈽元素存量達到了能用核武來催生原子怪獸的程度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