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久米歌的傳承中目前只留下久米舞,其內容是鼓舞戰鬥用的雅樂,因為當時的久米(來目)家族是隸屬於天皇的御用警衛。除此之外,安倍家族還有能和久米舞分庭抗禮的吉志舞。雖然吉志舞在現今早已失傳,不過二戰時海軍委託伊福部昭作了一首名為《吉志舞》的古典風軍樂進行曲。《哥吉拉》片中,巡防艦攻擊時響起的就是這首曲子,後來就成為所謂的《哥吉拉進行曲》(注25)。
十世紀的《和名類聚抄》中,龍魚類裡有「鯨鯢」的專案,甚至註記了「和名久知良」(注26),這是將日語的kujira正式歸類為鯨魚的紀錄。不過,「龍魚」類的專案裡還包含著龍之類的幻想生物,顯然是被列為妖怪一類。
在東京灣品川一帶現身的哥吉拉,登陸後襲擊品川車站的場面,並非與鯨魚一點關係也沒有。現在的鯨塚就在品川的利田神社。在寬永十年(一七九八年)五月的一場暴風雨後,有一隻身長十六公尺的鯨魚出沒在岸邊,天王洲附近的漁夫們獵獲此鯨魚後,便立碑供養起來。在那售鯨魚的屍體腐敗後,當地人還將其中的油脂取出,也就是所謂的鯨油。不食用而只採收鯨油,這是美國等歐美國家捕鯨的目的。不過在十九世紀半,加拿大人格斯納(abraha sner)發明瞭從石油提煉出煤油(燈油)的方法,因此歐美國家在生活中開始減少鯨油的用量。而這也就成為反捕鯨運動的基礎。
大戶島和美國的陰霾
雖然ghq先是從小笠原群島付近解禁了捕鯨作業,不過以小笠原群島為中心的十二海里內,ghq不準有任何日本人進入,所以就無法在島上設立捕鯨基地。因此,漁夫們決定採母船式作業,以小船捕鯨、讓母船負責鯨魚解體、貯藏等流程。雖然,戰前鯨油、鯨魚肉罐頭(大和煮)是用於賺取外匯的產品之一,不過在戰後則是在食糧不足時成為日本國民重要的蛋白質補充源。
其實,小笠原群島對《哥吉拉》來說是一個關鍵地點。《哥吉拉》當時不只是受到來自美國的《金剛》的影響,就連尾形向惠美子提出的約會節目「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也有幾分美國的影子存在。雖然這個樂團的名字乍看之下和匈牙利比較有關連,而且樂團的成員都是俄國人,不過他們在一九四〇年時將活動地點移往美國。換句話說,雖然他們的名字一點都不美國,不過骨子裡早已經是道地的美國文化大使。
更能讓我們看出《哥吉拉》潛藏的美國影子的,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大戶島」。如第一章 所述,哥吉拉的出現地點相當接近硫磺島,而硫磺島本身也是當年日美雙方的激戰地。哥吉拉從該處北上東京灣的途中就會經過大戶島,從海域來看應該是屬於小笠原群島,不過電影卻完全沒有提及這類資訊。
不過,從廣播劇指令碼改編而來的小說版《怪獸哥吉拉》,卻清楚地記載著「小笠原群島南端海域」的臺詞。小說版《怪獸哥吉拉》和電影也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例如原本的「氧氣破壞劑(オキンジェン&iddot;デストロイア‐)」,在廣播劇中卻多加了一個「ト」字,使其成為「オキンジェント&iddot;デストロイア‐」,從這邊可以看出是出自他人之手。
當然,在《哥吉拉》展開跨媒體戰略的同時,香山滋是不可能分開身來幫廣播劇寫指令碼。根據後記的謝詞,幫《怪獸哥吉拉》寫廣播劇指令碼的人正是龍野敏,其實龍野敏就是從nhk工作到成為東寶文藝部部長的堀江史郎所用的筆名,他甚至還寫出《蘋果園的少女》、《媽媽日記》(注27)等膾炙人口的廣播劇。接著,再由「偵探作家永瀨三吾改編,最後再由香山滋修稿完成」(《哥吉拉大辭典》)。結果,大戶島的正確位置就以這個讓人想不到的情況下告訴大眾。一九六三年,在本多豬四郎的傑作《馬坦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