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1/2頁)
草原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的,&ldo;那些&rdo;日本人,他們良心何在?我的提問是不是多餘,試問,他們還有人心嗎?
回顧一下中日兩國的交往史,也許更能讓我們看清他們的卑劣獸性和虎狼黑心。
從隋朝日本派遣隋使開始,中國和日本的接觸大概可以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是隋唐,是中國對日本的哺育史、培養史,因為中國文化對它的薰陶、教誨、傳播,使日本從奴隸社會發展到了封建社會,從原始時的巫使文化發展到國邦文化。這完全是中國對日本的哺育和培養時期,中國沒進行任何索取。而且根據史書記載,日本派的遣唐使是幾百人、幾百人的來,只要一踏上大唐的土地,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唐朝來開銷,不需要日本人的任何東西,而且回去的時候船由中國給。在政治上,日本留學生歸國後,效仿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領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也在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在生活習慣上,也習染唐風,學會唐朝製茶方法,後發揚光大,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陽節登高,日本的傳統服裝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裝改進而來,他們還向唐朝學會了制豆腐、醬油、榨糖、縫紉等工藝,圍棋也於此時傳入日本。唐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正如日本一位漢學家內藤湖南所說:日本民族未與中國文化接觸以前是一鍋豆漿,中國文化就像鹼水一樣,日本民族和中國文化一接觸就成了豆腐了。這深刻地說明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多麼大--它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日文化的比較學習,使我們感受到了唐與日本交往中所顯示的強盛,同時還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向先進文化學習的民族,這種好學精神有利於推動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唐日友好往來的歷史也告誡後人,只有和平友好往來,雙方民族才會共同進步。
第二個階段是唐末,五代十國和宋朝。是對中國的觀察期,這個時期是中國紛亂時期,所以不來學習,而是進行觀察。
第三個階段是覬覦和侵略期,明朝時豐臣秀吉進攻朝鮮半島,後來被中朝水軍聯合擊敗,包括甲午海戰、九一八事變以及1937年開始的侵華戰爭,這是對中國的覬覦和侵略期。
可以說中國對於日本來講就像其母親一樣,可是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卻在其母親重病的時候給了致命的一擊。沒有中國決沒有日本,沒有中國的文化決沒有日本的今天。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平和的、寬容的民族,我們重視歷史問題,不是抓住歷史不放,糾纏歷史舊帳。我們衷心的希望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代的友好下去,但現在看來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我們注意到日本政府及其領導人迄今就歷史問題所作的一系列表態和承諾,表示要&ldo;正視&rdo;、&ldo;反省&rdo;歷史,向受害國人民&ldo;由衷道歉&rdo;,&ldo;不再發動戰爭&rdo;等等。言語功夫是下到了,日本政府及其領導人的實際行動,卻著實令我們感到遺憾!&ldo;正視&rdo;歷史就是修改歷史教科書,&ldo;反省&rdo;歷史卻要選在供奉戰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ldo;由衷道歉&rdo;卻是惜字如金,音信皆無?&ldo;不再發動戰爭&rdo;卻在積極的要修改《和平憲法》,發展遠洋海軍,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向伊拉克派兵。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世人對德國人那麼寬容,為什麼總找日本人的不是,原因很簡單,德國人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和務實的行動反思歷史並做到了正視歷史。在波蘭,德國總理突然雙膝跪倒在死難者紀念碑墓前,試問有哪位日本政要訪問中國曾到他們先人製造的一個又一個萬人坑前看一看?!反而卻把那些應為別國和本國無數生靈塗炭負責的人竟然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