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諸葛不在 (第2/2頁)
清川不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鄭仕源跟著他的父親,他父親的大哥,他得喊伯,所以在旁人稱兄道弟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地矮了一輩,所以人送外號仕源仔。
何安在第一次見這場面,還以為黑社會火併,沒想到他們還不算黑社會,頂多算混混。以何安在的視角看來,就好比在東膠看到一群人滿腔官話地評頭論足、指點江山,高談社會發展,闊論經濟改革,結果一問,備考人員。
所謂的道上規矩,已經根據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去其糟粕,更改了很多,若換做以前,三刀六洞下油鍋是常有的事。
何安在能夠理解九江人對於社團文化的推崇,就算在東膠,連上初中的小孩子都知道想要不被欺負就要找靠山,更不用說當初的戰亂年代,他們想要不被外敵欺負,就只能聯合起來抱團取暖。
也就只有天真的小孩才會相信老師的鬼話,在受欺負後告老師,而絕大多數老師往往不會想著怎麼去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自己不去擔責任。
這種事情何安在見過。
小學的老師還會去訓斥打架的人。
而到了初中,平日裡暴躁如雷,動不動打學生耳光的老師,在看到學生打群架時,選擇轉過身去,並對一旁提醒的同學置之不理,甚至出言勸道,“別管,當沒看見。”據說是打人時碰到刺頭,被學生群毆了,然後怕被打,不敢管。
唐明與鄭仕源的矛盾,是唐明在店門口擺了盆蘭花,而對面的鄭仕源覺得唐明過了界,店門口屬於公共區域,唐明是要把大家賺的錢攔下來自己花。
由此矛盾爆發,而點燃炸藥的最後一顆火星,是鄭仕源找人用熱水澆死了唐明店裡的發財樹。
就因為這點事,逐步演化成了械鬥火併。
出來混的脾氣都火爆,難怪說不要招惹道上的人。
他們的問題與矛盾還沒有解決,他們讓何安在這個外人來評評理。
額,何安在噤若寒蟬,不敢發表意見。
就因為一盆花一棵樹?我咋評理?我家幾畝地的樹被砍了,我敢放個屁嗎?
九江人算是比較迷信吧,幹一些事情前會向二爺以及列祖列宗求籤請示。
他們這次械鬥,也是請示了二爺的。
若二爺不同意,二人就此握手言和,既往不咎;若二爺同意,那就打完再和。
:()我的左眼是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