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 (第5/11頁)
蕭藍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腳,銀子是嘩嘩的往口袋裡面進啊。
建完百王府,進來的錢都夠建一座紫禁城。
“不說諸王了,朕已經派太監去接手王府,又令諸王護衛入京,此事定矣。”
“說說遼東。”
“喀喇沁部已經攻打瀋陽,李賢回密奏稱,女真人並無聯合大明的意思,反而想坐山觀虎鬥。”
“韃靼的滿都魯汗,正在向南移動,目標大寧。”
“諸卿,說說看法。”
昨天閣部已經討論過了。
王偉出班,行禮後,道:“陛下,喀喇沁部雖有五萬精兵,但破不了遼東防線。”
“微臣以為,當請太保兵移大寧,協同薊州鎮,防衛大寧。”
“夏天要來了,天氣愈發悶熱,滿都魯南下,應該只是彰顯武力罷了,目的不是打仗。”
“所以太保移鎮薊州鎮,滿都魯自然會退去。”
“然後再請太保,移鎮遼東,擊退喀喇沁部便可以了。”
蕩清朝堂之後。
閣部協作,效率極高,不像以前那般,出了事就怨這罵那的,現在是直接出對策,共同商議後,直接下聖旨。
朱祁鈺微微點頭:“王卿此言甚是,朕也以為滿都魯是虛晃一槍。”
“一來是彰顯武力,二來是趁機佔點小便宜。”
“張固率領解煩軍入駐薊州,薊州鎮約有四萬五千人。”
“又有長城、城池之險。”
“朕以為,大寧破不了……”
但皇帝沒說完。
胡濙便跪在地上:“陛下,大寧危及京師,不能出絲毫差錯,微臣請陛下遵循閣部意見,調於太保入薊州,大寧絕不容有失!”
于謙手下的兵丁是人,從山東走到薊州,打完仗,再從薊州走到遼東,還要打仗。
估計會怨聲載道,都有譁變的可能。
也就於謙震著,但令他們開關和喀喇沁野戰,想都不要想。
等於說,只能被動挨打。
“若把河南備操軍調入大寧呢?”朱祁鈺試探性問。
他這樣做,等於把京師置於虎口之上。
“陛下,忍一時之氣罷了,等明年兵精糧足,大可以橫掃草原。”
胡濙苦笑道:“您不是想納遼東入大明領土嘛,明年就可以兵出長城,打喀喇沁,打兀良哈,收朵顏三衛之地。”
朱祁鈺眼睛一亮:“老太傅,此言當真?”
“只要陛下謹守大寧,老臣便同意!”胡濙也下血本了。
現在,國力遠不如正統年間。
正統朝,歷經四代聖君,國庫充盈,兵精糧足,滿朝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可朱祁鎮兵敗土木堡,家底都敗光了。
如今才過去八年,國庫剛積累點糧食,年初宣鎮大捷,又打光了。
好在皇帝夠冷靜,只要朵顏三衛之地,守住險要地勢而已,大不了再過幾年苦日子。
起碼要息了皇帝將京師陷入危及的心思,京師絕對不能動盪,必須牢牢守衛。
“若拆分于謙手裡的京營呢?”朱祁鈺還不死心。
他認為,滿都魯沒有實力打破大寧。
薊州鎮雖然兵少,但距離京師近,京營隨時可馳援大寧。
所以他想讓于謙去遼東,去打喀喇沁部。
把喀喇沁部打退,然後趁機襲擾兀良哈,兵勢北進,尚有餘力。
這樣做的弱點,就是京師無兵可守,一旦大寧被破,京師就危如累卵,天下又有傾覆之危。
“絕對不可!”胡濙打死也不同意,不能再來一次兵圍北京了,哪怕是有這個可能性都不行!
閣部重臣全都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