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們再論! (第2/12頁)
蕭藍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索回答。
“這些牧民,在此繁衍生息上百年,您若行厲法,恐怕後患無窮,難不成範廣永遠駐紮在河套嗎?”
“老太傅有什麼妙策,就快些說吧。”
胡濙回稟道:“一手刀子,一手安撫,同化牧民,為我所用。”
“您想想,新搬遷過去的漢民,以及收攏的關西七衛,懂得放牧嗎?懂得本地氣候嗎?懂得耕種嗎?”
“與其慢慢摸索,不如用現有的經驗。”
“老臣想過了,能淪落在此放牧的牧民,多是弱小的部族,不如我們同化吸收,充作漢人丁口。”
化胡為漢,這是歷朝歷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老太傅,範廣密奏中說,鄂爾多斯部,從漠北南移,有心入河套放牧。”
朱祁鈺忽然想起來,密奏上還有這樣一條。
“鄂爾多斯部?可是蒙古‘八白室’的後裔?”
王偉最近在通讀蒙古史,知道這個鄂爾多斯部,是守衛成吉思汗陵寢衛隊的後人,乃是蒙古萬戶。
朱祁鈺不知道,就是範廣提了一嘴。
胡濙卻點點頭:“蒙古衰微後,鄂爾多斯部北移,如今怕是草原上一片血海,瓦剌、韃靼都陷入內鬥,所以鄂爾多斯想南移,進入河套生存。”
“陛下,範廣密報中,可有說鄂爾多斯人,是主動聯絡,還是我方探馬得知的情報?”
“沒有細說,只是帶了一嘴。”朱祁鈺讓人去取密奏,給胡濙看。
胡濙沉吟半晌,才道:“陛下,倘若鄂爾多斯願意內附,大明便應承下來,允其在河套放牧。”
“老太傅,我們的地盤,憑什麼給蒙人放牧?”王偉皺眉。
“那漢民,可願意移民河套呢?”胡濙反問他。
“朝堂若是強徵,移民百萬都可以。”王偉冷硬道。
他是個大漢主義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和于謙一模一樣。
胡濙卻不生氣,笑眯眯道:“漢,之所以強,是因為相容幷蓄,漢文化的偉大,在於包容!”
“漢人是從何而來的?”
“是三皇五帝、夏商西周一脈相承而來,又化胡為漢,擴大漢人族群、擴大漢人生存領域,以文字、文化、文明產生的認同感,才有了漢!”
“而非血脈。”
“漢文化的勃勃生命力,在於吸收。”
“漢語是渾然天成的嗎?並不,是不斷發展、吸收來的。”
“從漢武帝開絲綢之路起,便不斷翻譯西番文化,從中看西番的歷史、學習西番的文化,然後合併進入漢文化當中。”
“傳承至今,又有胡人文化、有夷人文化,全被吸收成了漢文化!”
“漢人,一次次亡天下,為何一次次重建華夏?”
“五胡亂華,如今可還有五胡?多少五胡被同化成了漢人?”
“遼金元坐天下,才過去多少年,如今可還有契丹人?女真人?蒙人有多少人被漢化?我朝便有多少蒙人效力?”
胡濙笑道:“泱泱大明,還怕漢化不了一個小小的蒙古部落?”
“不消三十年,鄂爾多斯部,個個穿漢衣,說漢語,誰都分不出來,他們是漢人,還是蒙人!”
“你們在算算,蒙人有多少人,漢人又有多少人?”
“把蒙人,放進漢人裡面,連個水花都打不起來!”
“陛下,諸君,若能同化,何必要打仗啊?”
胡濙笑道:“只要他們敢來,咱們就安置,用不了多少年,河套人丁繁茂,都是自願認同自己是漢人的漢人!”
這一番話,惹得朝堂上不斷點頭。
連朱祁鈺也覺得非常有道理。
王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