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選擇穿越秦嶺、經漢中蜀道一路南下
難道日本侵略者就不知道這些?不是他們不想進攻陝西,而是他們根本打不進來!
因為橫擋在他們面前的三百里中條山、川流不息的黃河岸邊,有一支不誓死不退的軍隊,這就是陝軍壯士!
“自古秦兵耐苦戰,十士九死中條山!”
他們用血肉之軀構築了日本侵略者無法逾越的防線,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家鄉,也保住了大西北和大西南,使關中大地免遭戰火塗炭,三秦父老免受日寇鐵蹄的踐踏。
這支英雄部隊的前身就是由愛國將領、千古英雄楊虎城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
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黃河岸邊的風陵渡,對岸就是陝西的東大門潼關。
關中開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起來 !
當日軍如狂風般席捲而來,兵臨黃河岸邊的風陵渡,並對潼關虎視眈眈的時候,這個驚人的訊息像一道閃電,劃破了西安寧靜的夜空。
當時,擔任西安行營主任的蔣鼎文聽聞此訊,頓時驚慌失色,六神無主。
這位曾經被蔣介石委員長寄予厚望的“五虎上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穩和果斷,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逃離這座即將陷入戰火的城市。
,!
於是,在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蔣鼎文匆忙收拾行囊,帶領著親信隨從,趁著夜色掩護,悄悄地離開了西安。
他們沒有留戀這座古老的城市,也沒有考慮城中百姓的安危,只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就這樣,蔣鼎文拋棄了他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背離了人民的期望與信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接替他陝西省政府主席的新人選是西安人孫蔚如。
他向陝西鄉黨盟誓:“餘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同時,孫蔚如主動向蔣介石請戰,並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
1938年7月,一支由3萬多名陝西子弟組成的隊伍歃血為盟、裂袍為旗、兵出潼關!
他們冒著決死之心,開進了黃河北岸的山西中條山抗擊日軍。
當時的日軍想要進入陝西關中,就必須先要渡過黃河。
要渡過黃河,就必須要佔領黃河的三大渡口蒲津渡、風陵渡和茅津渡。
要佔領這三大渡口,就必須先佔領黃河岸邊的中條山。
因此,中條山之於陝西,之於整個西北地區,乃至更遠的西南地帶和當時的陪都重慶而言,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與價值。
一旦日軍成功佔據陝西關中這一要衝之地,他們便可向西挺進,輕而易舉地攻陷甘肅、寧夏等地,甚至可能一路長驅直入,將新疆也納入囊中;
若選擇朝南進軍,則能順勢侵入四川盆地,並進一步向戰時陪都重慶發起攻擊;
而若是朝北進發,則會對抗日中流砥柱---革命聖地延安構成嚴重威脅
鑑於此種形勢,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必須堅守住中條山這塊戰略要地!
1938年7月,38軍擴編為31集團軍,孫蔚如任集團軍長官,下轄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部。並保留了17師和177師番號,師長分別由耿子介、陳碩儒擔任。
隨後,一支英勇的軍隊如洶湧澎湃的洪流一般,趁著夜色渡過了黃河。
這支軍隊有三萬之眾,他們都是來自陝西的好漢,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陝西愣娃!”
那麼,為何這些人會被賦予這樣一個特別的稱號呢?
原來,“愣娃”這個詞在北方有著特殊的含義---它代表著忠誠、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