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凡的世界'時所寫的創作體會,他也遭遇過跟我,相信也是大多數長篇小說作者在創作中所遭遇過的難題:如何開頭?如何開一個又精彩,又筆力不凡,又能帶起全篇的好開頭?
最後,路遙在扔了一地稿紙後,開了一個很平凡的頭,同時,他讓書的主人公孫少平在第一頁就登場。
萬事開頭難,寫作亦如此。這是交響樂的第一組音符,它將決定整個旋律的展開。長卷作品所謂的“開頭”,照我的理解,主要是解決人物“出賣”的問題。在我閱讀過的長篇作品中,有的很高明,有的很笨拙。最差勁的是那種“介紹”式的出場方法。人物被作者被動地介紹給讀者。這種介紹是簡歷性的,抽象的,作者像一堵牆橫在讀者與人物之間,變為純粹的“報幕員”,而且介紹一個人物的時候,其它人物都被擱置起來。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得由作者交待。等讀者看完這些冗長的人物簡歷表,也就厭煩了。實際上,所有高明的“出場”都應該在情節的運動之中。讀者一開始就應該進入“劇情”,人物的“亮相”和人物關係的交織應該是自然的,似乎不是專意安排的,讀者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這一切。作者一開始就應該躲在人物的背後,躲在舞臺的幕後,讓人物一無遮攔地直接走向讀者,和他們融為一體。
但是,在一部將有近百個人物的長卷中,所有的人物是應該儘可能早地出現呢?還是要將某些人物的出場壓在後面?我的導師柳青似乎說過,人物應該慢慢出場。但我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比如《創業史》裡和孫水嘴(孫志明)同樣重要的人物楊油嘴(楊加喜)第二部才第一次露面,顯然沒有足夠的“長度”來完成這個人物。與此相聯絡的問題,如此重要的角以,在第一部蝓蟆灘風起雲湧的社會生活中,此人幹什麼去了?這個人物的出現過於唐突。
在我看來,在長卷作品中,所有的人物應該儘可能早地出場,以便有足夠的長度完成他們。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如果早一點出現,你隨時都可以東鱗西爪地表現他們,儘管在每個區域性他們僅僅都能只閃現一下,到全書結束,他們就可能成為豐富而完整的形象。除過一些主要的角色,大部分人物都是靠點點滴滴的描寫來完成的。讓他們早點出現,就可能多一些豐滿。怎樣在儘可能少的篇幅中使盡可能多的人物出場呢?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必須找到一種情節的契機。(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所以,我的女主角之一,在第一頁就出場了,而男主角則在第二章(原稿,現應為第一章)就出現了。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解決好了開頭,'緣滅長安'的創作,就像朝辭白帝的那葉輕舟,非常順利流暢地前行了,而我並不拘泥於從開頭到結尾的寫法,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感覺哪一段,哪一章更有把握,就先寫哪一段。
而我在一開始,就想寫一個大悲劇,是以,整部書,我最先完成,同時也是最滿意的,是第三,四部,特別是書中各個人物結局的部份。
許多呼之欲出的人物在急迫地等待你安排場次以便登臺表演。所有要進入作品河流的人物,哪怕是一個極次要的人物,你也不能輕視忽略,而要全神貫注,挾帶著包括枯枝敗葉在內的總容量流向終點。終點!我構思的習慣常常是先以終點開始而不管起點,每個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他(她)們的終點都分別在什麼地方呢?如果確定不了終點,就很難尋找他(她)們的起點,而全書的整個執行過程中,你也將很難把握他(她)們內在的流向。當然,預先設計的終點最後不會全部實現,人物運動的總軌跡會不斷校正自己的最終歸宿;也有一些人物的終點不可能在書的結尾部分,在某些段落中就應該終結其存在。
毫無疑問,終點絕不僅僅是情節和人物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