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李大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那要不,一會兒你拿點出來攙點檀香,就當意思意思了。”
“這還差不多。”
“等等,我還沒說完呢,多出來的,給我!”
“小兔崽子,以後不都是你的!”
“那現在先給一點,不過分吧。”
陸言看著爺孫倆在角落裡嘀嘀咕咕老半天,最後李爺爺哭喪著臉進屋了。
還差一點山甲,李介賓想了想,打了一個電話。
對面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喂,誰呀?”
李介賓淡淡的說出一句:“未覺池塘春草夢。”
對面馬上正經起來:“階前梧葉已秋聲。”
“給我一份外賣,清單已經給你發過去了,一會兒用。”
“好的,錢怎麼付?”
“老規矩,找大黃要。”
“OK。”
李介賓結束通話電話,這樣子,就能夠熬一鍋了吧。
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外公,李介賓心想,有些東西,再不拿出來曬曬,就真的沒有了。
自己的外公跟爺爺不對付,兩個人相互嫌棄,當時李媽媽跟爸爸在一起也是衝破了重重困阻的,但是外公跟爺爺自從婚禮後,就再也沒見過面,直到......
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外公家裡,然後看外公熬製膏藥。
古代外科地位不如內科,所以會有人戲言:西醫無內科中醫無外科。
或者說,古代最好的外科大夫是軍中的隨軍醫生跟衙門裡的仵作。
清代王清任寫了本《醫林改錯》,先不說他的初心,就單純論他的作品,後世醫家在肯定他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給了一句批語:
醫林改錯,越改越錯。
原因很簡單,解剖器官方面,王清任改對了一部分,比如認為人的頭腦為思考中心;發現了膈肌的作用等。
這個王清任沒有親自動手解剖,他老人家是掩著鼻子去看衙門裡的仵作解剖的屍體,然後就認為動脈是氣管;
他看到人死後胸口一大灘血,所以就認為這個血呀,原來不在脈中,而是在“血府”......把原本正確的東西又給改錯了。
但是如果因為解剖上的錯誤而小看了王清任,那就真的是弟中弟了。
王清任最精華的地方在於他對病症與方藥的應用,許多常規治療不了的疾病,往往能從他的書中獲得治療思路跟辦法;而他的血府逐瘀湯有神效,說中醫史上治血第一方也不為過......
李介賓思想發叉想了許多,看到勤勉的侯偉煎好藥給了張伯,心想,總要教他點東西。
給他佈置一道思考題,為什麼《醫林改錯》漏洞百出,但是偏偏裡面的方藥還那麼有效呢?
這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