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決議傳出來,大家的意見是西南沒平定不宜冒險向北出兵。但劉裕認為西蜀空虛,一時無法形成強大壓力,只要速戰速決,拿下南燕沒問題,就帶領大軍乘船北上,一直坐到下邳上岸,步行到了琅琊(今山東臨沂)準備進攻。(這裡就體現出南軍的優勢了,南方缺少北方常見的戰馬,很難組織起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有著類似鐵路網的四通八達的水運交通線。軍隊和輜重都能透過船來運送,日夜兼程的話速度也不慢。而且士兵不會象騎兵那樣經過長途行軍會感到疲勞,水軍下了船就能馬上投入作戰。還有就是水軍和陸軍作戰時也具備很大優勢,船是天然的防禦工事,士兵可以在船艙裡向外自由射擊。並且糧食放在船上,一般不必擔心敵人偷襲,還能打持久戰。只是一旦沒有了水路,南軍的好運就到頭了。
北方的騎兵在河網密佈的南方無法發揮優勢,而南方的水軍受地形限制無法盡情北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屢次出現南北對峙的原因吧。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新式武器或戰法出現的時候,一般只有耐心地等待對方政權出現內部矛盾的時候才行了)琅琊和廣固之間隔著連綿的沂蒙山。比較好走的方法就是往西到泰安,繞過沂蒙山經濟南進攻廣固。但劉裕採取了翻越沂蒙山過臨朐直指廣固的方法。眾人認為這樣太冒險,因為翻過沂蒙山只有一條路,就是沂水北面的大峴山,山高七十丈,上面有一座穆陵關,只能過一輛車子,號稱&ldo;齊南天險&rdo;(遺憾的是現在這地方已經扒掉了,真乃天塹變通途也!)。如果敵人扼守大峴山的話就白跑一趟了。劉裕卻認為從慕容超貿然挑起爭端上就看出他沒那麼厲害,不用擔心。
慕容超聽說劉裕來攻,趕緊召集眾將商量對策,的公孫五樓就建議說:&ldo;晉軍輕裝而來,士氣正旺,最希望速戰速決。此刻我軍不宜和敵人正面交戰,不如把附近的禾苗都割掉,堅壁清野,然後死守大峴山和劉裕相持,消耗他們的糧食和銳氣。然後派騎兵截斷晉軍的糧道,此時在從兗州發兵東行,前後夾攻,必定大勝。&rdo;(看來公孫五樓還是有點本事的)慕容超對公孫五樓一向言聽計從,這回不知道拐的什麼筋反對起來了。對大臣們說:&ldo;敵人遠道而來,必定疲憊不堪,撐不了多少時間,而我佔據山東,鐵騎數萬,卻要堅壁清野來騷擾百姓,不是向晉軍示弱嗎?不如引誘他們深入境內,用鐵騎突襲,沒有不勝的道理!&rdo;
慕容鎮也勸說道:&ldo;陛下如果認為騎兵擅長在平地作戰的話,不如殺出大峴山反擊,就算打不贏的話也能監守,不宜放棄天險留給別人。&rdo;慕容超不答。慕容鎮出去後就對漢族的大臣們說:&ldo;主上既不想出去反擊,又不願意堅壁清野,卻要坐以待斃,這不是三國時期劉璋的翻版嗎?如果估計沒錯的話今年我國就要滅亡了,我這樣的夷狄之人只有死路一條,你們都是中華人士,又可以認祖歸宗了,恭喜恭喜啊!&rdo;慕容超大怒,下令把慕容鎮關起來。
劉裕順利透過大峴山,不禁喜形於色。對手下說:&ldo;軍隊已經度過大峴山,前面就是廣固,後面卻是天險,一旦敵人切斷大峴山的話我們就沒有退路了。諸位一定要拼力死戰,方能取得勝利。&rdo;
慕容超指派公孫五樓帶領五萬軍隊鎮守臨朐,聽說晉軍已經過來,又帶領四萬軍隊跟進。
面對南燕佔據優勢的騎兵,劉裕準備了四千輛戰車,分置軍隊的左右翼,阻截騎兵的突擊。兩軍在臨朐城南大打出手,從早晨一直殺到中午勝負未分。劉裕的參謀胡藩就建議說:&ldo;燕軍精銳盡出,臨朐城內必定空虛。我願意帶領奇兵從小路進攻,這是當年韓信破趙的計策。&rdo;劉裕同意了他的計謀。胡藩帶著一支軍隊繞過戰場,突然出現在臨朐城後,自稱是從海上來的大軍。臨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