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1/4頁)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一路向東,抵達八閩附近,再折而向北,從江都經江淮繞到洛陽,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回到洛陽時,幾個月已經過去了。
李棟聽完他們驚心動魄的曲折經歷,被他們一心向著洛陽的忠心感動不已。這就是赤子情懷,無論身在何處,都向往著中原。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數人的支援,大唐才能走出隋末亂世的創傷,才能慢慢恢復起來。
李棟本想讓他們先休息休息,三個人都不願意休息,當即提出,若平南詔絕不能用武的策略。李棟便問他們為什麼不能用武。
還在長安的時候,他們就瞭解南詔國四分五裂,分散成幾十個小政權,也就是幾十個小部落。呆在南詔的幾個月時間裡,他們充分了解到,南詔的小部落都隱蔽在深山老林裡,最小的政權有時只有幾千人。如果派兵攻打,打的不是一個政權,而是幾十個小政權。滅了這個起來那個,滅了那個起來這個,此起彼伏,滅之不盡,殺之不窮,便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泥潭,很難真正平定,而打不贏恐怕有損天丶朝盛譽。
李棟當然不聽從他們的意見,執意要李世民帶兵直接去戰。只不過沒給李世民派大量的兵馬,只給他二萬人,其中只有三千騎兵。到南詔以後,要他自己想辦法再徵兵。洛陽距離南詔太遠,供應糧草的代價過高。
李世民的老婆長孫氏以及父親李淵還呆在洛陽,被李棟握在手裡作人質,他也不敢要過高的條件,只得帶二萬人馬南下南詔。憑這二萬人馬,他想造大唐的反,那得掂量掂量,二萬對一百萬,豈不是露水盼陽光自尋死路?
父親妻子都在人家的刀口下押著,不顧父母的性命是為不孝,這在十分注重禮節的時代,後果十分嚴重。歷史上的李世民不惜一切代價,曾經造了兄長李建成的反。那是因為被逼無奈才殺了兄長,而且是為爭奪統治權的大唐內亂。亂完以後,還是同一個大唐。
現在經過隋末戰亂,人心思定,人人都不願意再起刀兵。兵卒的父母雙親況且仍呆在大唐統治之下,他們隨著李世民一起造反,下場和李世民一樣,都是滅九族的大罪。李世民沒有造反的條件,李棟所以才把兵權大膽的交給他。
李世民在南詔的征服戰,起初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軍隊人數也從二萬發展到五萬人馬,勢力大漲。佔領南詔國過半領土以後,接下來的每場仗打得都十分艱難。加上人數增多,糧草不足,不得不從當地百姓口中奪糧,引起了南詔國的普遍反彈。最後,李世民不得不向李棟求救,派大軍運送糧食支援平南詔的統一戰爭。
這時,李棟才又把魏徵等人請到朝堂上,要他們講一講,用武力不能征服南詔,那麼用什麼辦法才能使南詔統一起來。
魏徵便出了一計,改徵服為幫助!征服是打敗他們,使他們臣服在大唐腳下為民。而幫助則是在南詔國內尋一個實力最強,最有可能戰敗其他部落的強者,扶侍他出面,幫助他打統一戰,讓他們內部從亂到統一。這樣以來,南詔國統一以後,大唐則因幫助他而獲得重大的利益。最關鍵的是,不用再派兵和運糧草。
李棟問魏徵:“扶持的這人不服大唐管理,又怎麼辦?你把一腳就能踢死的小獅子養大,將來要收拾它的時候,豈不是要浪費更大的精力?”
魏徵卻不以為然,脖子一梗道:“這就是聖上不明白了。首先他們不會反大唐。就算他們要造反,他們內部統一以後,大唐再派兵去攻打,不像現在要攻打幾十個小部落,只打一個統一的政權就可以了。試想到底哪個省事省時?”
李棟笑了,對魏徵直伸大拇指,高聲讚歎:“魏愛卿真乃神人也!憑這個功勞,就應該加封你的官職。太子李制一直缺少一個好老師,自今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傅了!”
魏徵一愣,立即叩首謝恩,太子太傅是多少文人求而不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