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1/2頁)
松影明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聖人一方面覺得太子果然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就是和自己貼心。
另一方面,就覺得太子如此,未免失了幾分剛性。
就在太子第n次為著東宮子嗣生病向聖人告假,回去照顧兒子之後,聖人終是嘆了一聲,認命了。
——他這個大兒子,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兒女情長了些。
不過,這樣也好,日後他登基了,總會多顧念兄弟幾分。
然後,一轉頭,聖人就把九皇子給提了起來。
太子哂然之餘,倒是把這幾年因行事順遂而生出的得意給去了。
皇子們成婚都晚,從定親到大婚,差不多也就是二十歲左右了。
而成婚之後,才能分府辦差。
九皇子今年不過十六歲,聖人和甄貴妃還在替他相看,成婚更是早的很。
也就是說,立時讓九皇子辦差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聖人想要把他提起來,就只能格外地寵愛他一些,讓人聞著了腥,主動往他那邊靠攏。
當然了,如今的聖人還是有理智的,對九皇子雖格外寵愛,卻並沒有越過太子去。
但即便如此,也讓一些原本一心攀附太子的人,生出了別的心思。
這其中,就又榮國公夫人史氏。
寧榮兩府都是得了聖人的授意,奉聖命來輔佐太子的。
史氏原本也沒有別的心思。
只是,四姐兒出生之後,長的一天比一天更可人,她的心思就不由活泛了起來。
特別是四姐兒周歲之後,賈代善便親擬了學名「敏」字,並上了族譜之後。
這讓她以為賈代善也與她存了一樣的心思,想讓女兒日後做個娘娘。
可她也不想想,滿打滿算的,四姐兒賈敏今年也不過才四歲,賈代善再怎麼高看自己的女兒,也不會對一個四歲的、剛斷奶的小娃娃有什麼期望。
而且,賈代善一心巴望著榮國府能改換門楣,變成詩禮傳家的望族,又怎麼會願意走外戚的路子?
也只有史氏一門心思覺得,只有皇家才是真正的尊貴,她的女兒,也只有嫁入皇家才不算埋沒了。
原本,史氏看好的是太子的嫡長子,比賈敏長了半歲的皇長孫。
可因著賈敬的緣故,太子親近寧國府多過榮國府。
而且,經過賈敬的一番誤導,讓太子覺得賈家有風骨,不願意做外戚。
這與太子的母家張家家風極似,讓太子覺得很親切,自然也就不會想著與賈家聯姻。
太子妃自然是跟著太子行事的,史氏隱晦地與太子妃提過幾次,卻都被太子妃給岔了過去。
這讓史氏挫敗之餘,心思終於也淡了。
其實吧,太子妃之所以如此,還是寧國府的鍋。
只不過,這次出力的不是賈敬本人,而是許氏與玉娘婆媳。
甚至於,賈敬也是事後才知道有這回事兒的。
事情是這樣的:
史氏第一次和太子妃提的時候,太子妃只記得太子感慨過的賈家風骨,以為是自己會錯了意。
等到第二次再聽到這類的話,太子妃心裡就犯嘀咕了。
因此,在許氏與玉娘入宮請安的時候,太子妃就少不得詢問一二。
當然了,人家極懂得語言的藝術,說的極隱晦。
但許氏本身也不是盞省油的燈,隨著賈代化沉沉浮浮這麼多年,什麼陣仗沒見過呢?
太子妃的意思,許氏一下子就聽懂了。
於是,許氏就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
玉娘也聰慧,知曉婆婆不能直言對堂妯娌的不滿。
她便仗著自己年輕,只當自己不穩重、不知事,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