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工業革命需要的市場 (第2/2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只拿他們是問。”
唐雲和大公子接觸了小半日,對大公子有了些許的認識。
雖然認可了大公子的為人,但又覺得大公子太過重視下面的人和事,所以隱晦的提醒一番。
此人是在教導我,看來對我拉攏人心還是有一套的。朱高熾嘴角翹起,連忙回應一番。
不過對於唐雲的話,朱高熾並沒有接受。
此人雖然說得沒錯,但是他和自己不一樣,他不知道歷史的變數,自然不懂自己的做法。
如果沒有靖難,唐雲說的是對的。
可不是會有靖難麼,你不掏心掏肺對別人,別人憑什麼在你最弱小為難的時候,捨命幫你呢。
朱棣一直做的還不錯,自己則要在朱棣的基礎上做的更好,讓更多的人願意為燕王府賣命。
無論隨著工業革命的變化,未來自己能想到用什麼方法消除靖難,至少在人心這塊上,朱高熾可不會鬆懈。
衛所並不是每個衛所都會足額服役,大明有近兩百萬軍,如果全部正常服役,其餘消耗不算,光每個月的口糧就要兩百萬石,一年要給付近三千萬石軍糧,是決計拖累不起的。
所以正常的年月,不用從事操守的多餘軍卒,會呆在衛所屯地耕種,而不是入營服兵役。
田畝不大變的情況下,哪怕是明初,三代人也就不夠分了。
自己身體的原主是短命鬼,到了他兒子那一代,衛所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滿打滿算剛好是三代人。
而今年是洪武二十五年,衛所制度其實已然有些積弊,不像唐雲所言那麼完美。
世間哪裡有完全之法,國泰民安的歲月,只需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歷程就能變得不合時宜。
唯一的完全之法!
只有發財立品,生產力才是文明進步的根源,不解決生產力,所有的思想都是空中樓閣。
推動工業革命,而大明也具備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市場,能解決一切問題,至少是大部分的問題。
十四世紀義大利是西方黑死病的第一站,讓義大利死亡了半數的人口。
沒有經歷戰火,人口大規模減少,又儲存下了文明的延續,才讓義大利有了文藝復興的環境。
因為苦難過後的人們突然發現富裕了,在文明未受到倒退的環境下,於是富裕的人們開始誕生各種思想。
中國也是有這個機會的,例如明亡之際,新學新思想已經在福建浙江廣為流傳,經濟思想上也開始資本主義萌芽。
無論產量,技術,包容,知識等各方面的文化都具備條件,例如戰亂讓北方人口急速的消減,也讓人均田畝增多。
換朝代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天下。
可惜了。
西方能陷入黑暗的中世紀,東方也有這個經歷,並且發生的時機太過不巧。
朱高熾打量著田地裡勞作的軍戶們。
現在其實是最好的時機。
明初無論是軍戶還是百姓們,大多數手裡還有餘糧和些許錢財,支撐的起工業革命需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