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明人會點石成金 (第3/4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口,才獲得了全功,還沒有耽誤大明的發展。
從西部七省出發,透過漫長的荒涼地帶來征服德里蘇丹國,其實與跨海消滅倭國是類似的運輸阻礙。
朱高熾並沒有想要一次性消滅德里蘇丹國的想法,計劃是摧毀德里蘇丹國的軍事力量,從而分裂對方,推動宗藩體系在次大陸的建立。
後世與當下不同。
次大陸的主要人口在北方,中部地區反而人口最少,其次是次大陸南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些,根據後世學者們的推算,當下時期的次大陸,人口規模在五千萬到七千萬之間。
以次大陸土著們的農業耕種水平,次大陸的人口最多一個億就飽和了,超過了一個億就會進入陷阱理論的社會。
現實是幾千萬人口的次大陸,就已經有了不小規模極度貧瘠的人口比例。
那麼以當下大明的農業技術,加上化肥,高產農作物等有利條件,施行大片井制度下,次大陸可以容納三億人左右,這是建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下,保持人均資源豐富的前提。
朱高熾認為自己要爭奪的就是這多出來的人口和土地。
五千萬到七千萬的次大陸土著,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保持傳統風貌和文化,而大明人這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農業灌溉體系,發展化工業和高產農作物,透過一兩個甲子的時間,大明人在次大陸的人口增長到兩億,佔到絕對性的優勢。
透過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口大增長,從而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立於不敗之地。
正是世界上兩個人裡有一個大明人的時候,那麼大明人理應占據世界一半的土地,當三個人裡有兩個人是大明人的時候,則大明人應該佔據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
這才應該是大明人的公平。
否則百分之六的土地佔比,卻要養活五分之一的人口,光人均資源此項就限制死了,更不提外部還要封鎖,阻止你獲得石油煤礦鐵礦等工業化社會核心的能源需求。
如果五分之一的人口,佔據世界五分之一的土地,一切威脅都不是問題,光自給自足都能維持自身的發展。
土地。
永遠是最重要的。
要麼直接控制,要麼間接控制土地上的資源。
朱高熾寫了很詳細的冊子,著重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等朱高熾的親筆信送到木爾坦城的時候,已經是洪熙三年的春天。
木爾坦城周邊地區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水資源。
除了種植棉花,小麥、水稻、甘蔗等都有大規模的種植,不僅滿足當地的需求,還會供應其他城市和地區,木爾坦城在十二世紀之前,當地的紡織業是次大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大明明軍接管了這個城池,靠著武力的強大,地方上的勢力不敢反對大明人,施行了大明人頒佈的法律和規定。
半年下來,地方的秩序不但得到穩定和恢復,大明軍人的高消費又刺激了地方的經濟,加上大明商人們的到來,他們早就對這塊富庶的土地望眼欲穿,很快開始承包了各處的莊園。
製糖業、棉花業、大豆業等開始了大生產,同時大批次的收購糧食運往西部七省,這裡的糧食比亦力把裡行省與西域行省更廉價。
西部七省從亦力把裡和西域行省獲得糧食的成本,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改為從拉合爾與木爾坦等地區進口糧食。當地的工匠被商人們找了出來,獲得了自由,製作當地的陶器、象牙製品、製革、地氈等工藝商品。
當德里蘇丹國的王子阿拉姆·沙抵達木爾坦城時,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道路經過了修葺,不但擴大了兩倍,而且非常的堅硬,土路道路里夾雜了石頭,經過不停的夯實,哪怕是雨天也不會有泥巴。
大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