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頁 (第2/3頁)
[美]H.P.洛夫克拉夫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恩霍德最大的長處便是描述真實平常的場景,而這種真實的氣氛更是增強了劇情中的懸疑:這種半勸說式的口吻使讀者感到這些邪惡之事是真實發生過的,即使並非如此,它們也十分接近於現實。的確,這種真實性著實擁有以假亂真的能力,使得一本流行雜誌以17世紀的真實事件之名發表了這部虛構作品的梗概!
而現代德國恐怖文學的代表人則是漢斯&iddot;海茲&iddot;愛華斯,其種種黑暗構想有效地運用了現代心理學的種種特色。他的作品,如小說《法師的學徒》(the rcerers apprentice)、《風茄》(alraune)與短篇故事《蜘蛛》(45),均蘊含了與眾不同的特點,使其名列恐怖文學經典。
在怪奇領域的創作中,法國作家的活躍程度也不亞於德國。維克多&iddot;雨果的《冰島之漢斯》(hans of iceland),巴爾扎克的《驢皮記》(the wild asss sk)和《塞拉菲達》(seraphita)與《路易&iddot;朗貝爾》(louis laberre)中都多少運用了超自然主義。不過歸根結底,這些作品始終是對人性的討論,因此其中的超自然元素略顯無力且欠缺真實感,與暗影藝術家筆下真正的恐怖大相逕庭。直到泰奧菲爾&iddot;戈蒂耶的出現才使得法國恐怖文學呈現出真正可信的虛幻世界之感,他對鬼怪元素的精通在文中隨處可見‐‐雖然他並未在文中一直使用這些元素,但對它們的運用手段卻使其具有相當的深度與真實性。其短篇小說如《化身》《木乃伊的腳》與《克拉利蒙》均展示了各種令人入迷、使人痛楚、並有時令人驚恐的禁忌幽會,而《克利奧佩特拉的一夜》中所描述的埃及景觀更是充滿了高度濃縮的表現力‐‐戈蒂耶在對埃及人神秘的生活方式與宏偉的建築的描寫中,完美地捕捉了那古老沉重的國度最深處的精華,並以令人難忘之筆刻畫了地下墓穴中的不朽恐懼‐‐千萬具填滿香料的乾屍毫無生氣的眼睛在漆黑的洞穴中永世仰望著,好似時刻等待著來自未知的召喚。古斯塔夫&iddot;福樓拜則在《聖安東尼受試探》中以幻想之狂歡巧妙地延續了戈蒂耶的傳統,若不是其對現實主義的偏好,他很可能稱得上是一位編織恐懼的大師。後來文壇的趨向開始分化,衍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流派:各類古怪的象徵主義詩人與頹廢派奇幻寫手,貌似痴迷於黑暗,但他們真正的興趣卻是人類本能與思維的畸形,而非超自然;作為文筆微妙的小說作家,其筆下的驚悚直接來源於宇宙洪荒之虛幻那無比漆黑的深井之中。前者&ldo;罪孽藝術家&rdo;之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便是受愛倫&iddot;坡影響極大的著名詩人波德萊爾(46),而心理派小說家約里斯&iddot;卡爾&iddot;於斯曼,一位1890年代精神真正的後裔,則是此潮流的集大成者與尾聲。後者的純敘事手法又被普羅斯佩&iddot;梅里美繼承,其作品《伊爾的維納斯銅像》則以富有感染力的簡短散文講述了託馬斯&iddot;摩爾在詩篇《指環》中的題材、關於&ldo;雕塑新娘&rdo;的經典故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