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陛下的人 (第1/2頁)
有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必找了,
御史李拙,生於建德六年,隴西李氏,出身名門,祖蔭深厚。自幼聰慧敏達。弱冠之年,以明經科登第,初任汴州尉,於任上公正廉明,聲名漸起,後任司馬,知州等都表現不錯。
景佑元年,聖上登基,因其才德兼備,蒙聖上賞識,擢為監察御史肅清法治。
曾親赴嶺南,徹查當地官員貪腐,使一眾蠹吏伏法,吏治為之一新。
景佑七年,遷殿中侍御史,景佑一十二年,進為侍御史,常參與三司會審,景佑一十五年遷御史中丞至今。
御史張允,建隆元年生於京兆府,自幼勤勉好學,建隆二十二年,以進士擢第,初授蒲州司戶參軍,掌戶籍、賦稅諸事,處事精細。
景佑元年,經舉薦入御史臺,任監察御史。巡察邵州,永州等地,時逢河患,深入災區,詳實奏明災情,劾奏失職官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景佑二年知永州,任上表現突出。
景佑六年,遷殿中侍御史,期間返鄉守孝三年,景佑一十五年,遷御史中丞。
你覺得其中有何異常?”左相不愧是左相,竟然對京中官員的履歷如數家珍。
施涇川卻並不感覺震驚,朝堂並不缺少天才。
而他也不過是其中稍幸運的一些罷了。
至於左相,天才也只是見他的門檻罷。
“崔師是說,這二人都是陛下的人?那這兩次莫非都是陛下屬意的?”經過崔珏的提點,他也想到了什麼,不過聲音卻是愈發地低沉了。
如果都是陛下做的,那陛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也不一定,不過這兩人肯定不是皇孫殿下的人”崔珏輕抿一口茶。
顯然,這兩人肯定也是別人的棋子。
自皇孫殿下返京以來,投靠的人不少,這兩人已經算是比較大的魚了。
“陛下此舉莫不是在釣魚不成?”魚餌自然是梁朝,而這兩人便是魚鉤、魚線。
只是這樣真的好嗎?
如此渾水摸魚,難道不怕將皇孫殿下玩壞?
“那你覺得的皇孫殿下此舉如何?”崔珏此語未免沒有考教之意。
“不管結果如何,殿下顯然不想當魚餌,而且皇孫殿下此舉對錯不說,至少極為果斷。”施涇川的評價顯然是比較正面的。
“只是如此會不會壞了陛下的大事?”他繼續說道。
“陛下又豈會在意這些?只是不知道皇孫殿下接下來會如何做了?這水是越來越渾了!”崔珏卻有點看好戲的樣子。
這些時日,朝堂之中接連發生了不少事,他這個左相在其中卻是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這其中既有他自己的擺爛,也有陛下刻意壓制相權的意味。
而且他早已看透,目前正處於權利交接的敏感期,他也不能有任何的表態,要不然朝堂只會比現在更加混亂。
他能做的便是穩定朝堂的基本盤。
……
自從梁朝步入朝局開始,不知不覺間已經慢慢組建起了自己的班底。
其中多數都是東宮的遺臣,自從太子倒臺之後,這些官員便依附在梁朝身邊,這也是他們僅有的去處了。
不過這些人卻註定了不會受其重用。
再者,其班底之中有陛下為其安排的魏國公以及景國公兩派,以及孔氏文臣一脈。
這才是他即位以後的中流砥柱。
至於王清晨則只能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意外。
不過目前來看,陛下也有意將王清晨綁在梁朝這輛馬車上,要不然也不會強行讓王清晚嫁入皇室。
“殿下,並未查出幕後之人,這兩人身為御史少有好友,平時也很少有人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