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5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天後,苦苦守候在成都的鄧艾也終於收到了朝廷下來的褒獎詔書:“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伐蜀之時,鄧艾官拜徵西將軍,本有封邑六千六百戶。加此次之“增邑二萬戶”,前後共計二萬六千六百戶。要知魏國封建,如不算司馬兄弟授意朝堂下詔增邑自肥,唯有任城王曹彰黃初二年以鄢陵侯食邑萬戶。鄧艾以一個放牛娃進位三公之首,封邑侯國之最,不僅僅在三國,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也是鮮見的。
鄧艾捧著詔書,老淚縱橫。他這個司馬門下,打心眼裡感激司馬氏,他也認為自己對得起司馬懿地下亡靈了。但是司馬昭卻在暗暗祈禱:鄧老哥,你快回來頤養天年吧,別在那裡折騰我了。當時鄧艾已經成為實際上的成都王,更是舉國皆知的功臣,司馬昭不敢動他,只好拿封賞來收買他。
“順商”極低的鄧艾被成功衝昏了頭腦,他要是稍微揣摩一下司馬昭對自己破例封賞的背後,也許就不會寫那封讓司馬昭驚恐萬端的伐吳書信了。數十年前曹操降張魯、取漢中之後,司馬懿勸曹操得隴望蜀,鄧艾現在勸司馬昭得蜀望吳。鄧艾制訂好滅吳計劃,寫信勸司馬昭伐吳。鄧艾的計劃裡,當然他是伐吳的不二人選。看完鄧艾的信,司馬昭嚇得手直打哆嗦:哎喲我的娘喲,鄧艾掌握了蜀地,還想掌握吳地,這是要和我劃江而治呢!賊心老婆會看家,司馬昭最知道軍權集中的後果。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唯獨鄧艾不知。
司馬昭信也來不及寫,派衛瓘飛馳成都,一是去做監軍,而是給鄧艾捎去了八個字:“事當須報,不宜輒行。”一番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鄧艾也火了,把衛瓘推到一邊,奮筆疾書,又給司馬昭寫了一封信。這封上書裡先申辯自己承製拜假乃是事出有因,隨後語氣就轉強,“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公然與司馬昭的“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唱對臺戲。當初孟達謀叛,文書往返就得一月餘,司馬懿就是來了“不報輒行”,結果大勝。鄧艾的“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深得司馬懿真傳。
可惜司馬昭不是司馬懿。鄧艾的二次上書被司馬昭扔在地上,司馬昭用力踩了幾腳,又撿起來扯得粉碎。
司馬昭繼續倒計時:1……
死———
鄧艾的行為彷彿回到東漢末年:我打下的地盤我做主。司馬昭想殺鄧艾是無疑的,但是他缺少藉口。正在他為此苦惱時,他收到了幾封實名檢舉信。舉報人:鍾會、胡烈、師纂、衛瓘;被舉報人:鄧艾;舉報內容:矯令承製封授,擁兵自重,目無朝綱……翻閱著這些檢舉信,司馬昭如獲至寶,因為他有了更大的收穫。
先說衛瓘,廷尉卿,持節代天之監督鄧艾、鍾會,是伐蜀部隊裡的欽差大員。他檢舉鄧艾,是因為他看不起也看不慣鄧艾。衛瓘出身世家,其父衛覬長於書法,其族侄女衛夫人(衛鑠)是著名女書法家並王羲之的書法老師,他本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北宋《淳化閣帖》收有他的刻帖《頓首州民帖》。他自命清高又好大喜功,鄧艾的所作所為,早就讓他這個欽差大員不舒服。鄧艾以放牛娃身份被封太尉,更讓他這個士族子弟不甘心。
再說師纂,本是司馬昭派去監督鄧艾伐蜀的領導,卻被鄧艾當作部下來使用。面對根本不可能打下的江油,鄧艾竟然派兒子鄧忠和他一起出擊,因為怯戰,還差點兒被鄧艾斬掉。這筆賬,師纂是記住了,這不,現在寫檢舉信報復來了。當然他也是在履行司馬昭給他的監督使命。
再說胡烈,小人物,估計是當時看熱鬧,為了好玩而寫檢舉信。
最後說最重要的鐘會。當時鄧艾佔據成都,卻沒有多少兵,司馬昭知道他不會造反,他不批准鄧艾的伐吳計劃,就是不想再讓鄧艾領兵了。鍾會當時已經擁有了二十萬大軍,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