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永恆的風景”,有的是故鄉,有的是曾經工作、戰鬥過的地方,對不少學子來說,大學校園就是他們“永恆的風景”。在畢業後漫長的人生歲月裡,他們會時常回憶在校園的光陰,對於很多北大畢業生來說,未名湖就是他們心中“永恆的風景”。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大學更充滿“靈性”的地方了。
如果只是一棵普通的蘋果樹,不會有人願意多看一眼。如果有人告訴你,牛頓就是坐在這棵樹下,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然後發現了牛頓定律,你就會站在樹下仰望,就會和這神奇的蘋果樹合影。
大學,遍佈世界各地。普通的教學樓,操場,但如果有人告訴你,某某曾在這裡的階梯教室上過課,他現在是美國總統。你立刻會感覺很自豪,會問他當時是坐在那個位置,於是也想去坐坐那個位置。
難怪許多成功人士,不約而同地喜歡為母校捐款。母校,總是令遠行的學子頻頻回首,在他們取得輝煌業績時,他們會用為母校捐助的行為來撫慰心靈。
北大從學術研究上,算不上是世界一流大學。但她在歷史上擔綱大任,在無數校友的親情回顧中,深情紀念中,這所歷史近百年的大學,一直都是被人們崇拜的聖地,只要你有心,就能感受北大的脈搏和靈魂。所以,從教育參與社會變革,推進歷史發展的角度,北大是實至名歸的世界一流大學。
北大的精神,很多人說是自由、民主,那是因為北大“永遠的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倡導包容與創新。北大的成名是從五四學潮開始的,在北大,延續著一種包容的教學理念。就像歷史上人們知道的蔡校長包容異己辜鴻銘教授,力排眾議聘用陳獨秀為教授一樣。幾乎每個歷史時期,北大都會出一些“奇才”,也有些“怪人”遊走在校園,至少我們可以認同:如果這些奇才去了其他學校,大機率會被淘汰。
每一年都有校慶,但當一個大學一百年校慶時,它浪跡在世界各地的學子都會想回到校園,和校友們一起回首他們的青春。在編寫紀念冊時,人們多用溢美之詞來表達他們對北大的崇拜,也都希望自己的同學被寫進紀念冊中。
但學文學的人都知道,文章有宏偉敘事,也有小品筆調。人們事實上對名人軼事更津津樂道。那些鴻篇鉅製的正史往往被封存在學校資料庫裡,無人問津。而遊走於文學與歷史之間的傳說卻是在世俗的滋養下,日益繁盛。
總聽到一句話,所謂“文人相輕”,似乎是貶義。其實,文人之間持不同政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能夠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恰恰說明他們同處於一個民主、自由的氛圍裡。為了迎接北大百年校慶,童教授被選為紀念冊編纂委員會的成員,他近來也不時回憶起北大的往事,頗為感慨。他的兒子童稚,卻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小芹在一旁看了,真替童稚捏一把汗。在家裡,大哥對目不識丁的父親總是畢恭畢敬的。
晚上,小芹從三食堂出來,迎面撞見童稚。
“一起走走吧。”童稚大方地邀請小芹。
小芹於是和他一起漫步在校園裡,不由自主的就走到了未名湖邊。
“ ‘北大老,師大窮,唯有清華可通融 ’ ,這話你聽過嗎?“小芹問童稚。
”怎麼沒聽過,是我爸告訴你的?“童稚轉頭看著小芹。
”他們那一代人真的老啦,你現在是他的助手嗎?研究生要讀幾年?你不會是想做個‘全北大‘(指在北京大學完成本科、碩士、博士的全部課程)吧?“童稚的語氣裡帶幾分嘲弄。
童稚見小芹不吱聲,想想這小姑娘還這麼孩子氣,不禁覺得好笑。
”你就沒想過出國去讀書嗎?“童稚問。
小芹的確有點兒不高興了,童稚這些天總找機會和自己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