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移 (第2/2頁)
老麻花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雨的“老”人也跟著轉到了樂州。
其實徐思雨這幾個親侄,當初都想跟著她搬到樂州。
他們很早就設想到商場人情的變化,徐思雨沒在常嘉府坐鎮了,有的事兒肯定沒有以前好做了。
可他們負責的產業都跟土地連結在一起,動不了,或者說動著太難。
徐氏一族在常嘉府也算不小的勢力了,沒有徐思雨他們會難一些,但也不是不能做下去,再者,在常嘉府住了三四代的徐家人已把常嘉府當故鄉,沒有戰亂和饑荒,他們的父輩祖輩不想離鄉,作為兒子的他們就不好動。
也就徐念月的鴨絨工坊,哪兒都能做,不受地域束縛,沒有那麼多捨不得的情懷,繼承的重任,拉著村醫丈夫、一雙兒女就來投奔她姑了。
讓徐思雨欣慰的還有黃玖的兒子黃逸飛。
他在安置好父親的喪事後,依舊選擇追隨徐思雨。
他們這批鏢師很成熟也很理智的沒有把黃玖一行的失利算到徐思雨頭上,而是計較自家的兄弟學藝不精,花了大價錢招募江湖人士做他們的武教頭,精練他們的戰鬥力。
而趙伯則是執拗的以管總賬的姿態,跟著主家搬。
他到樂州後的次月,要照顧他養老的洪夫人也帶著兒子兒媳跟著來了……
都是自願來的,徐思雨當然歡迎。
隨著夫子們的親眷、親友也相繼遷來,樂州又多了近三十戶人口,加上樂州的新生兒,誤打誤撞就完成徐思雨初定的一年長兩百人的人口增長目標。
當然,最讓她高興的是,她的城主府府臣總算是有眉目了。
既然知道杜老夫子的底細了,徐思雨自然不會放他去教書了,難得是她能信任的人,就一步到位,當她的樂州通判,幫她組織文治的體系。
樂州軍監則是大膽選用了一位祖上流放到樂州,剛好出三代子孫——範博宇。
經過對樂州人口的前期摸底和學堂招生,因流放隱藏的龍虎冒了不少出來。
徐思雨精選了幾個非主罪而是從罪籍的三、四代,酌情試用,以待後效。
範博宇身後有他堂叔——一個因戰敗被挑了手腳筋的禮朝武進士支援,徐思雨選中他,也是想“買一送一”,武藝失了,但武進士的軍事學識總不會忘乾淨,何況還是真上過戰場的軍人。
不光是在人力方面,慢慢摸底之後,樂州本身的優勢也逐漸被髮掘出來。